“人間有味是清歡”︱在詩詞中,發現真正的精致生活【3】

桑茶坑道中
楊萬裡
晴明風日雨干時,草滿花堤水滿溪。
童子柳陰眠正著,一牛吃過柳陰西。
生活中讓你駐足的瞬間有許許多多,宋代詩人楊萬裡就在筆下描繪過無數個充滿童趣的生活場景。這首詩寫了夏日江南田野水邊的景色,描繪出獨特的生活情趣和原始朴素的美感。夏季的一天,由雨而晴,由濕而干,溪水由淺而滿,花草於風中搖曳,大自然充滿了生機的“動”。
三四句將視線拉近,觀察細致入微。“童子柳陰眠正著”寫出了牧童柳蔭下酣睡的自然悠閑的“靜”,而“一牛吃過柳陰西”中,牧童的安然靜止睡眠,使牛兒得以自由自在地吃草,悠然地“動”,一靜一動,和諧自然,富有生活氣息。
人月圓·山中書事
張可久
興亡千古繁華夢,詩眼倦天涯。
孔林喬木,吳宮蔓草,楚廟寒鴉。
間茅舍,藏書萬卷,投老村家。
山中何事?鬆花釀酒,春水煎茶。
放棄功名往往是古代文人在嘗遍人間酸甜苦辣后的選擇。比如元代散曲作家張可久的這首散曲,勘破世情、厭倦風塵的作者過上了放情煙霞、詩酒自娛的生活。
前半部分以孔林、吳宮與楚廟為例,說明往昔繁華,如今隻剩下淒涼一片。下半轉入對眼前山中生活的敘寫,這裡沒有車馬紅塵的喧擾,而有青山白雲、溝壑林泉的景致,正是“倦天涯”之后的宜人歸宿。閱讀萬卷詩書,品味自釀的鬆花酒、自煎的春水茶,悠閑寧靜、曠放自由的生活樂趣躍然紙上。
題秋江獨釣圖
王士禎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絲綸一寸鉤。
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獨釣一江秋。
一件蓑衣、一項斗笠、一葉輕舟、一支釣竿,垂釣者一面歌唱,一面飲酒,垂釣的瀟洒被刻畫得活靈活現。雖然獨自釣起一江的秋意,但逍遙中不免深藏幾許蕭瑟和孤寂。
前兩句近乎白描,后兩句卻有著無窮況味,尤其是最后一句“一人獨釣一江秋”,賞一江秋景,感一江秋色,漁人釣的是魚?是秋?是瀟洒自在的生活?是無拘無束的心情?在詩人看來,這樣的秋江獨釣者,才是真正懂得生活樂趣的人。
真實和精致之間,並不存在矛盾。不從眾、不迷茫,隻要有健康的生活態度、有一雙善於發現美的眼睛,就不用擔心被“假精致”掏空。無論生活在繁華鬧市,還是在鄉間田野,懂得“人間有味是清歡”,就能找到生活的情趣、過上精致高雅的生活。
![]() |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