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文化

他們都是被詩文“耽誤”的治水能手【3】

2019年07月17日08:17 | 來源:人民網-文化頻道
小字號

蘇軾:以身帥之,與城存亡

最后要說的,是一代文豪蘇軾。熙寧十年(1077年)四月,蘇軾調任徐州知州。到任剛三個月,黃河在澶州決口泛濫,洪水沖向徐州,城下水深二丈八尺。身為地方長官的蘇軾臨危不懼,首先關閉城門,制止“爭出避水”,以安定民心。同時征發5000民工,搶筑一道“首起戲馬台,尾屬城”的抗洪大堤。他還拿起工具,布衣草履,“以身帥之,與城存亡”。臨危時刻,還以詩言志:“坐觀入市卷閭井,吏民走盡余王尊。”正是在蘇軾的帶領下,官民團結一致,採取了積極有效的防洪措施,使徐州轉危為安。

游人在現今的西湖蘇堤區域游覽(無人機拍攝)。新華社記者 翁忻旸 攝

在杭州知府任上,他籌集多方力量,疏浚西湖,解決了干涸淤塞問題。在疏浚過程中,他因勢就便,利用淤泥在湖中筑就了一條大堤,不僅解決了淤泥的堆放問題,還使交通更為方便。堤上植柳,堤中有橋,成就了西湖流芳百世的一處美景。

后來蘇軾又調往穎州任職,當時開封一帶水患嚴重,有人輕率地提出開鑿新河,把開封積水引向淮河,但蘇軾親自率人實地勘察后,發現淮河的水位比開封的還要高,如果盲目開河,勢必倒流。於是,他向朝廷提出反對意見,避免了這一勞民傷財、有害無益的工程。

紹聖元年(1094年),蘇軾被貶為寧遠軍節度副使,安置在廣東惠州。他聽說廣州經常發生瘟疫,認為這是沒有清潔水源,百姓喝不潔的苦咸水造成的,於是他便寫信建議廣州太守王敏中在廣州修建清潔水引水工程。

這一工程要將離廣州20裡的蒲澗山滴水岩上的水引入城中。具體方法是先在滴水岩下挖一大石槽蓄水,再將石槽中的水用五根大竹管引出,竹管連接處纏以麻繩,涂上油漆,由高到低直引入城中。施工時,蘇軾還提議在每一根竹管上鑽個小孔,用竹釘封上。這樣當竹管發生堵塞時,就容易查出堵塞的部位,便於及時疏通。工程順利完成之后,北宋時期的廣州人喝上了“自來水”。

 

本文為人民網文娛部官方微信號“文藝星青年”(wenyixingqingnian)出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責編:韋衍行、丁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雲游大家故居:李白故居
  • 《燕雲台》主演談如何解鎖歷史人物
  • 王千源:別丟掉,對表演的熱愛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