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文化>>本網原創

“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揭曉【2】

2020年05月05日16:31 | 來源:人民網-文化頻道
小字號

陝西神木石峁遺址皇城台

發掘單位:陝西省考古研究院、榆林市文物考古勘探工作隊、神木市石峁遺址管理處

項目負責人:孫周勇

皇城台工作區域

石峁遺址位於陝西省神木市高家堡鎮,地處黃土高原北部毛烏素南緣,目前已經發現了由皇城台、內城和外城三部分構成的石砌城垣,城內面積超過400萬㎡,是目前中國發現最大的史前城址。其中,皇城台是石峁遺址的核心區域,連續九年的系統考古工作表明,皇城台或已具備了早期“宮城”性質,是目前東亞地區保存最好、規模最大的早期宮城建筑,展現了黃土高原上一處神秘王國都邑的極致輝煌。石峁遺址考古成果不斷刷新著學界對中國早期文明的認知高度。

河南淮陽平糧台城址

發掘單位: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

項目負責人:秦嶺、曹艷朋

城址布局圖

平糧台城址位於河南省周口市淮陽區大連鄉大朱庄村西,是4000年前中國史前文明的重要實証。遺址平面方正規整、內部中軸對稱,在城市發展史上具有裡程碑意義。城門及城內發現的多處陶水管排水設施,為研究早期城市的水資源管理系統發展提供了重要線索。作為豫東地區的區域社會中心,平糧台古城出土的各類遺存,從不同層面展現了中原龍山文化的地理優勢和文化特質,是新石器時代末期各區域文明交匯融合的集中體現。

山西絳縣西吳壁遺址

發掘單位:中國國家博物館、山西省考古研究院、運城市文物保護研究所

項目負責人:戴向明

二裡頭時期的木炭窯

西吳壁遺址位於山西絳縣古絳鎮西吳壁村南,面積達110萬平方米,兼有仰韶、廟底溝二期、龍山、二裡頭、二裡崗及周、漢、宋等時期遺存。遺址呈現出一種規模大、專業化程度高的冶銅作坊形態,為深入探索早期冶銅手工業技術及生產方式,乃至探索夏商王朝的崛起與控制、開發、利用銅這種戰略資源之間的關系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具有重要的學術意義。發現的冶銅遺跡與遺物,是中原地區時代早、規模大的冶銅手工業遺存,填補了中國青銅器產業鏈中的空白。

甘肅敦煌旱峽玉礦遺址

發掘單位: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項目負責人:陳國科

敦煌旱峽玉礦遺址出土戈壁料

旱峽玉礦遺址位於敦煌市東南三危山后山。遺址面積約3平方千米。2019年發掘面積300平方米,清理房址、礦坑、崗哨等12處,其中地面石砌房址1座、半地穴式房址5座。早期為西城驛文化和齊家文化遺存,碳十四測年為距今4000至3700年,晚期為騸馬文化遺存,年代早於徑保爾草場玉礦騸馬文化遺存。一系列的証據表明,甘肅地區的透閃石玉料很早就進入到甘肅以東及周邊區域,在多元一體的中華文明形成過程中發揮了獨特作用。

(責編:韋衍行、丁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雲游大家故居:李白故居
  • 《燕雲台》主演談如何解鎖歷史人物
  • 王千源:別丟掉,對表演的熱愛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