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文化

如何打造脫貧攻堅題材文學精品?文化名家這樣說【3】

郭冠華
2020年11月25日08:59 | 來源:人民網-文化頻道
小字號

關仁山在阜平採訪。受訪者供圖

文化扶貧提升百姓幸福感

人民網文娛:近日,您寫的《太行沃土——河北阜平脫貧攻堅紀事》入選中國作協“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能和我們分享下這本書的創作經歷嗎?

關仁山:去年冬天,我從雄安到阜平,到駱駝灣、顧家台和胭脂洞等村進行採訪,總體了解了阜平扶貧歷程。我想:不能僅僅從駱駝灣、顧家台落筆,全縣的故事都要吸收進來,除了史料價值,還要有感染力,把握住一個情字,大情和大愛。

疫情期間,我試著用電話採訪,因為聽不懂當地老百姓的口音,隻能暫時停筆。到了3月初,我從北京再次去了阜平。在走訪期間,我每天都被當地百姓的故事感動著。這裡的人民淳朴、勤勞,默默地干,拼命地干。阜平宣布脫貧“摘帽”的那一刻,有人笑了,有人哭了。脫貧攻堅的故事,其艱難,其榮耀,足以載入人類發展史冊。

人民網文娛:文學創作要注重創新。您認為,脫貧攻堅題材優秀作品的“新”體現在哪些方面?

關仁山:文貴創新,無論是小說還是報告文學,創新是很艱難的事情。這次創作《太行沃土》,語言上追求准確、質朴、簡潔、生動,力爭把小說語言引進報告文學創作。

過去對鄉村題材的書寫,我們基本保持的是戀舊的鄉愁情調,對貧困的根源沒有深入反思。這次視角變了,干部和群眾不畏艱難、不怕犧牲、敢於奉獻、敢於擔當,這樣的敘述本身就是新意。

人民網文娛:您在《太行山上挂金傘——河北阜平扶貧紀事》裡記錄了阜平人通過香菇種植脫貧的故事。您希望通過作品傳遞給讀者怎樣的精神力量?

關仁山:脫貧攻堅真正應該留下的是什麼?是精神!精神扶貧比物質扶貧更重要。我們欣喜地看到老百姓的成長,他們在脫貧之后提升了幸福感,感受到心靈的富有。

讓人敬佩的是,他們在脫貧攻堅中鍛煉了隊伍,對脫貧群眾進行文化扶貧、精神扶貧,將扶貧與鄉村振興有機結合,將脫貧攻堅推向更高境界。

(責編:郭冠華、劉穎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雲游大家故居:李白故居
  • 《燕雲台》主演談如何解鎖歷史人物
  • 王千源:別丟掉,對表演的熱愛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