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丨《童年》:夢想在大山裡閃耀光芒

↑《童年》宣傳片
不一樣的童年,一樣的多彩美夢﹔不一樣的選擇,一樣的精彩人生。9月5日,由濟南市兒童藝術劇院創作排演,代表山東省參加第六屆全國少數民族文藝會演的兒童劇《童年》,在央視網和國家民委官網溫情上線展播。
用兒童劇向支教大學生致敬
《童年》講述的故事發生在21世紀初的雲南偏遠地區。在一所尚未通電的山頂小學,6個娃娃和他們的“校長”迎來一位新老師,為他們的童年照進了光亮。
來自山東的大學畢業生曹小泉,滿懷雄心壯志來到怒江支教,卻在一個又一個出乎預料的困難面前打起了退堂鼓。為了挽留老師,孩子們使出渾身解數……最終,孩子們對知識的渴望與對夢想的追求,深深地打動了這個城市青年,使他逐漸找尋到人生價值,最終扎根大山,奉獻青春,投身於教育事業,讓夢想在大山裡閃耀光芒。
全劇緊扣時代發展脈搏,通過支教大學生走進大山與孩子們共同成長的經歷,展現了青年一代響應國家號召,積極投身民族地區的教育事業,促進民族團結進步的寶貴精神,展現了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美好畫卷。
提及創作初衷,本劇導演、中國兒童藝術劇院青年導演吳旭說:“之前在紀錄片看到,雲南怒江的孩子們為了上學,每日涉險溜索過江,這種情景對我觸動很大。脫貧攻堅戰打響以后,怒江地區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溜索退出了歷史舞台,大橋橫跨大江兩岸。同時,社會上涌現出很多致力於服務基層、奉獻青春的優秀青年人才。他們不計個人得失,舍小家為大家,投身於教育扶貧的隊伍中,這些動人的故事,值得被歌頌、被廣泛傳播。”
該劇策劃人任曉坪介紹,現實中有很多像曹老師一樣積極投身民族地區教育事業的大學畢業生,山東省迄今就已有數萬名大學生奔赴支教一線,“我們希望通過這部劇展示在黨的領導下,民族地區教育事業日新月異的發展變化,同時也向響應國家號召、用青春為大山孩子點亮多彩童年的千千萬萬個支教老師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再現西南地區的地域特色和民族風情
波濤翻滾的怒江、白雪皚皚的山川、蒼蔥翠綠的鄉村、厚重的紅色土地、古朴的教室和吊腳樓……《童年》的大幕徐徐拉開,展現在觀眾面前的是一幅如夢如幻的雲南邊陲鄉村圖景。
該劇不僅在服裝、道具、舞台設計上巧妙凸顯民族元素,在劇情裡多次運用民族歌舞等素材,台詞設計也汲取了當地方言特色,比如稱“橘子”為“黃果”,將“沒有”說成“冇”等。同時,《童年》還借助高科技手段,將“溜索過江”在舞台上再現。
為呈現出最佳藝術效果,《童年》不僅歷經多次打磨提升,劇組部分主創人員還專程赴怒江採風。從六庫鎮到洛本卓鄉,從匹河鄉到福貢縣,主創人員翻山越嶺,走進傈僳族傳統村落和十幾年前的原小學校址,也參觀了新建的規范化學校,還親身體驗了溜索過江。“因路途遙遠、山路崎嶇,大家非常疲勞,還出現水土不服、高原反應,但邊疆採風讓我們收獲頗大,為編導、舞美和表演的提升收集了第一手資料。”本劇執行導演於楊說。
描畫散文詩一般的大山童年
“質朴”“真誠”“可愛”“有趣”,是專家和觀眾在評價《童年》時用得最多的詞匯。
該劇沒有宏大的敘事場面,沒有華麗的舞台布景,全劇洋溢著清新、純淨的生活氣息,既有現實的質感,又有散文詩一般的浪漫,真實再現了大山裡孩子們的別樣童年。孩子們樂觀開朗、以苦為樂、怡然自得的性格,更成為兒童劇舞台上的一道靚麗風景。
兒童劇《童年》真實、感人,既包含豐富的民族元素,又不乏對社會變遷和時代發展的呈現。孩子們的純真質朴,曹老師的執著追求、無私奉獻,不僅打動了觀眾們的心,同時也激發了大家內心深處對成長和夢想的思考與感悟。
據介紹,《童年》是濟南市兒童藝術劇院歷時3年精心打造的主旋律民族題材兒童戲劇作品,曾榮獲第十二屆濟南市精神文明建設“文藝精品工程”優秀作品獎、“泉荷獎”第八屆濟南市新劇目評比展演劇目獎等多個獎項,並先后走進40多所中小學校進行演出。
近5年來,山東省先后推出了《童年》《阿裡木的夏天》《青州人家》《情滿人間》《牛王》等民族題材舞台和影視作品,有力地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進各民族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的團結統一,守望相助、手足情深。
劇評 | 希望的溜索
艾杕
充滿希望,主題向上。《童年》的創作貴在尊重現實、理解生活、展現希望。以那條橫挂在天塹之上的溜索為中心意象,尤顯孩子們上學之路的艱辛和求學之心的篤定。山區人民對知識、對外界、對未來的深切期盼,正是全劇正面積極的主題所在,亦如曹老師不遠萬裡而來的支教初心,盡己所能,為己所願,超越困難就是在實現希望。
人物擔當,故事明朗。兒童劇主題應勵志,但勵志不是賦能。此劇沒有分派給人物過於沉重的成長任務,正如曹老師被視為孩子們的希望,同時也從孩子們身上獲得了力量。孩子們在曹老師面前,踐行了自己的承諾和擔當,師生們的成長故事雖艱苦卻明朗。
質朴山鄉,歌聲悠揚。碧羅雪山和怒江天塹,田野篝火和村寨校舍……此劇通過精美置景與壯麗投影的巧妙結合,將自然美景和民族風情有機地呈現在舞台之上。實景寫意、幻影逼真,道具服飾生活氣息濃郁,表演調度自然流暢生動,加之傈僳族鍋庄舞、山歌與原創民謠主題歌的巧妙融合,使得整台演出生動感人、妙趣橫生、賞心悅目,非常適合兒童觀看。
感悟成長,實現理想。兒童劇的主題是成長,此劇中“不一樣的童年”更是在講成長——不怨天尤人,不渴望逃離,不空懷幻想,在希望中擔當,在成長中堅強,在團結中守望。曹老師的理想實現了,留下做了校長,看著學生們畢業長大,成為家鄉的建設者,這是孩子們的理想,也是老師的理想。這“不一樣的童年”,卻是同樣的美好!
(作者系山東藝術學院戲劇學院副院長)
(圖文資料來源於國家民委官方微信公眾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