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丨《金色的胡楊》:他就是那“金色的胡楊”

▲《金色的胡楊》視頻片段集錦
9月14日,新疆藝術劇院話劇團創作的話劇《金色的胡楊》登上第六屆全國少數民族文藝會演舞台,在央視網和國家民委門戶網站以線上形式與全國觀眾見面,向全國觀眾講述新疆民族團結、脫貧攻堅的感人故事。
▲話劇《金色的胡楊》海報
話劇《金色的胡楊》以波瀾壯闊的脫貧攻堅、新疆民族團結為背景,根據已故“全國最美村官”“優秀共產黨員”、喀什地區澤普縣科克墩村原黨支部書記劉國忠真實事跡改編而成。話劇講述了主人公幾十年如一日,堅定理想信念,帶領全村各族群眾共同致富的感人事跡,塑造了一個敢於擔當、舍小家為大家,懷揣赤子之心為各族人民謀幸福的基層干部形象。
▲《金色的胡楊》劇照
《金色的胡楊》主創團隊通過多次實地採風、訪問大量人物原型、查閱歷史資料和影像視頻等方式,真實地接近人物、還原歷史。
“創作之初,我們主創人員奔赴劉國忠生前奉獻一生的科克墩村,連續幾個月與村民同吃、同住,積累了第一手素材和大量資料。”制作人盧忠說,“要創作出一個感人的民族團結故事,就要用心用情用愛感受民族團結的真摯情感。這部劇最成功的地方,就是將劉國忠與鄉親們有血有肉的民族團結故事真實地展現出來。”
總導演李利宏說:“該劇最大的特點是,不僅延續了話劇的傳統表演形式,還努力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滋養。”整個劇目裡,觀眾既可以看到具有濃郁新疆特色的舞蹈場景,也可以欣賞新疆地方特色的民族音樂。劇中適當地加入了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國新疆木卡姆藝術元素,讓這部作品更加接地氣,更容易走進觀眾的心裡。表演中,角色之間的情感以音樂相連接,實現了角色之間的多重互動,讓劇目具有了更強的觀賞性。
▲《金色的胡楊》劇照
在劇中扮演劉國忠的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朱衡說:“為了演好這個角色,我做了很多功課,包括走訪劉國忠的家人,聆聽群眾的心聲,感受他與大家相濡以沫、親如一家的深厚情誼,感受大家對他的愛戴與不舍,這些都變成了我演好角色的巨大動力。”
全劇緊扣我國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的時代發展脈搏,生動展現了新疆脫貧致富、扶智扶志取得的豐碩成果,闡釋了在中華民族大家庭中,各族人民不斷增強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
▲《金色的胡楊》劇照
該劇入選2021年“全國舞台藝術優秀劇目網絡展播”劇目、“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優秀舞台藝術作品展演”劇目。
劇評 | 這個基層黨員形象真實、飽滿、鮮活
汪守德
以真人真事為題材歷來是話劇創作一個難點,而話劇《金色的胡楊》,給人以意外的驚喜。這是一部根據新疆“最美村官”劉國忠的真實事跡改編的作品,內容非常接地氣、地域特色非常鮮明。該劇以直面生活的寫實手法,深情地講述了主人公幾十年如一日,以堅定的理想信念、寬廣博大的胸懷,帶領新疆澤普縣古勒巴格鄉科克墩村各族人民群眾,克服重重困難,共同致富的感人故事,從而成功地塑造了一個敢於擔當、勇於奉獻、舍己為民的基層黨支部書記的藝術形象。
劇作以科克墩村的村民到鄉政府“集體上訪”,要求上級同意任期屆滿的劉國忠連任村支書這一事件拉開敘事的序幕。究竟出於怎樣的原因使得全體村民如此自發而急切地要挽留住這位村支書,開頭這一懸念讓觀眾產生了看下去並找到答案的欲望。
▲《金色的胡楊》劇照
接著,主創人員選擇了最能代表劉國忠事跡的四個典型故事搭建起了這部人物傳記體話劇的主要架構:劉國忠說服村民打破舊有觀念,為村裡通上了電﹔多方爭取引水灌溉處於干旱絕收威脅的千畝玉米地﹔勸說村民改種色素辣椒以改善經濟達到脫貧增收的目的﹔張羅為村裡孩子建立幼兒園,並讓在縣城任教的女兒回到村裡來教學。這幾個事例不過是劉國忠為村民做的許許多多好事中的一小部分,看起來並沒有那麼驚天動地,然而這些都是做起來有著相當大的難度、能造福一方的有力舉措。
劇作中的每一場戲,劉國忠都處於矛盾沖突點上。劇中的矛盾是尖銳的,但在情節上都實現了合情合理、真實可信的展開與轉換。這些情節使得人物形象變得更加真實、飽滿、鮮活,一個忠於職守、兩袖清風的基層共產黨員形象,高高立於舞台之上,較好展示了話劇藝術的魅力。
▲《金色的胡楊》劇照
有的觀眾會問:“劉國忠為什麼具有如此的境界?”《金色的胡楊》以朴實的姿態令人信服地揭示了人物的思想和感情基礎:一方面他作為科克墩村的黨支書,其職責就是要發揮帶頭人的作用,帶領村民走上脫貧致富的道路,哪怕有千重險萬重難也應銳意向前﹔另一方面他在8歲時就隨家人來到科克墩村討生活,是當地好心的老鄉們收留了他們,友善地對待他們一家人,他在這裡長大成人,結婚生子,還當上村干部。
他的生活、情感與行為之根已深深地扎在這片土地之上,感恩之心促使他要以實際行動報答這片土地和這裡的人們。因此在幾十年的漫長時光裡,他以點點滴滴的行動和一腔熱忱的赤子之心造福鄉裡,終而成為有口皆碑、名副其實的“最美村官”。
▲《金色的胡楊》海報
(作者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文化部藝術局原局長)
(圖文資料來源於國家民委官方微信公眾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