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之。 图片来源:北京人艺宣传供图。
中新网北京1月21日电(记者 张中江) 著名表演艺术家、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原第一副院长于是之20日逝世。导演顾威表示,于是之在人艺和中国话剧表演界的分量是空前的。生活中他不讲究吃穿,爱喝酒但酒量不行,喝一两就满脸通红。
1月20日,大寒。人艺复排的话剧《骆驼祥子》正在首都剧场上演。谢幕时,现场观众听到了一个不幸的消息:著名表演艺术家、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原第一副院长于是之,20日下午因病逝世。
《骆驼祥子》的导演顾威,在当天演出开始前得知这个消息。“他(于是之)在北京人艺和中国话剧表演界的分量,我觉得是空前的。”
谈艺术成就:他在人艺演剧学派形成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
在顾威看来,人艺最重要的表演理论就是“心象说”。这个理论是从排《龙须沟》开始提出的,于是之努力地实践“心象说”。从表演上来说,他在人艺演剧学派形成过程当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他的表演既是现实主义的,从内心体验出发,自然而不夸张,同时又有很鲜明的形象。他代表了北京人艺表演上总体的特点。”顾威说。
于是之的自我批评精神:演得不好时公开承认
在顾威看来,于是之把创作、表演当成一项事业来干,这点堪称后辈的楷模。不管是排《龙须沟》、《茶馆》,还是排《洋麻将》、《骆驼祥子》等,他都做了大量的案头准备。
“他写的程疯子的人物小传,在我们这次重新排《龙须沟》的时候,仍然大有用处。看他写的深入生活的人物小传,就是一个佩服。”顾威说。
尽管钟爱表演和人艺,但于是之被升为第一副院长之后,也曾有过畏难情绪。后来组织上曾有意调他去文化部当副部长,被他坚决拒绝了。理由是,“我管一个剧院都很吃力,文化部的事我管不了。”
“他就是这么一个人,对自己很实事求是。能做多少就做多少,做对了就做对了,做不对自己还勇于承认”。顾威说。
于是之的自我批评精神体现在,某一个角色演得不是很好、不很理想的时候,他会公开承认。这在很多演员是做不到的。1992年,于是之最后一次出演《茶馆》的王掌柜,因为生病的缘故在台上忘词。观众虽然看出来,但也没有不正常的反应。于是之最后说,“感谢观众的宽容”。
在顾威看来,于是之作为一个大艺术家,和观众有着平等、相互尊重的关系。而且他不做作,完全是自然的流露。他的生活格调和表演格调,也都是相当高的。
作为人艺的元老,很多后辈都是于是之一手提携起来的。只要他看准了谁在哪一方面可以塑造,就会顶住各方面的压力(去支持他)。“那个时候性格一点不软,很坚决”。他说。
顾威最早在人艺的身份是演员,利用业余时间也写一些剧本。后来欧阳山尊提出让他当导演,于是之作为当时的领导给予了大力支持。“如果没有是之老师大力支持的话,在北京人艺,一个演员要做导演不是一个简单的事。”他说。当时也有人怀疑,有人看笑话,但于是之坚决支持,最终把戏排了,取得了成功。
“后来我一步一步学着做导演,头一步是是之老师、欧阳山尊老师扶着上马。这是永远记得 的。”时至今日,顾威仍心存感激。
生活中的于是之:不讲究吃穿 爱喝酒但酒量也就一两
顾威透露,生活中的于是之很随意,也不讲究吃穿,“真的脑子只有戏,只有剧院”。 “他爱喝点小酒,实际酒量不大。嚷嚷的多,‘喝点喝点’,(实际往往)一两酒就到头了,满脸通红。”
他认为生活中的于是之身上有股正气,不虚伪和“假谦虚”。他对看不惯的人态度很坚决,就是不和他们打交道。
“他既不像领导,也不像所谓的大艺术家,就是一个平平常常的人。更不要说还有什么架子。”顾威一闭上眼睛,脑海里就浮现出这样的于是之印象。
(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