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奎松回应被挑错:我反感躲在暗处恶语相向的风气--文化--人民网
人民网>>文化>>滚动新闻推荐

杨奎松回应被挑错:我反感躲在暗处恶语相向的风气

2013年07月30日09:09    来源:长江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杨奎松回应被挑错:我反感躲在暗处恶语相向的风气

  杨奎松的

  批评与被批评

  记者欧阳春艳 实习生王珍珍

  谈到学术批评,杨奎松最为轰动的一篇文章是《怎么会有人这样写历史?》。两年前,他在相关媒体报章上对国防大学教授金一南的《苦难辉煌》一书不留情面地批评,直指金一南“拿激情议论来代替客观扎实的学术研究,把立论建立在种种错抄误读的历史资料和历史真实的基础上”,并表示“评这样的书,实在让人痛苦;用这种方法写书,实在误己误人误社会”。

  不过,与“史清”不同,在那篇文章里,杨奎松署的是真名,头衔也清楚写着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前段日子,杨奎松还推出了《读史求实》一书,集中了自己前些年的一些学术批评性文章,有的文章还附录了对方的批评文章。

  这一次,轮到杨奎松被匿名的“史清”挑出了100个错处。杨奎松挺不适应:“我一向对当今在网上那种躲在暗处恶语相向的风气十分反感,因此,对史文作者把在学术刊物上无法发表的泄愤文字拿到网上去匿名发表,借机恶言恶语地指责批判同行的作品和为人,以为极不可取。”

  “学者的研究没有抄袭,就不存在学术道德问题;学术观点和史实解读可以争论,但不能上纲上线到政治或道德高度去;研究中的错讹理当指正,惟应实事求是,与人为善。”杨奎松认为这次自己的公开辩驳能起到净化国内学术空气的作用。

  不过,网络时代的读者们却不一定都赞同杨奎松的观点。网友“桥东里”表示杨奎松“不应该纠结于批评文章发表的平台,人家选择在网络上批评你是人家的自由,你得适应这个”,网友“林野王在私领域”则干脆称“匿名批评应该提倡,国内这种批评太稀少了”。

(来源:长江日报)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