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文化>>媒体联播

《茉莉花》改编者何仿辞世 此曲曾让周总理说想家

2013年09月25日08:05    来源:扬子晚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民歌《茉莉花》改编者何仿辞世

  何仿

  一曲清丽优美的民歌《茉莉花》,唱红了中国,响彻了全球,也给其收集加工者带来了声誉。著名军旅音乐家、原前线歌舞团团长、江苏民歌《茉莉花》搜集加工整理者何仿,因肺部感染于9月21日中午12时在南京逝世,享年85岁。昨日,这一消息在网上传开,令人唏嘘不已。何老的追悼会将于本月27日上午八点在宁举行。

  小友说:《茉莉花》让周总理说想家

  1942年,新四军淮南大众剧团来到南京六合金牛山脚下演出,当时年仅14岁的小团员何仿听到了在当地传唱百年的民歌《鲜花调》,后经他整理改编成民歌《茉莉花》,传唱至今,成为享誉世界乐坛的动人歌曲。同时,在长期的音乐创作、指挥生涯中,何仿写出了《毛泽东的战士人民的兵》、《前进在陆地天空海洋》、《五个炊事兵》、《我们是千里海防的巡逻兵》、《我的名字叫中国》等一批广为流传的歌曲,在全国全军多次获奖。

  省文联宣传中心主任李晓东告诉记者,听闻何仿叔叔去世的消息很难过。岳父跟老战友何仿的感情至深,而何仿跟晚辈的情感更为亲密。他和妻子逢年过节都要去何仿夫妇位于南京三牌楼的寓所看望他们。记得1997年6月30日午夜,李晓东和妻子正在收看香港回归祖国的电视直播。“电话响了,何仿叔叔在电话那端兴奋地说:‘告诉你爸爸妈妈,刚才香港回归祖国政权交接仪式开始前,军乐队演奏了《茉莉花》……’”李晓东说,何仿叔叔曾告诉他,周总理生前特别喜爱这首《茉莉花》。1965年春天,周总理率领中国政府代表团到印尼参加庆祝万隆会议十周年活动,指名南京军区前线歌舞团随行,带去的节目中就有这首女声小合唱《茉莉花》,每当演唱这首歌时,周总理总是听得非常专注,脸上是喜悦之情。会议结束后,在中国驻印尼大使馆为周总理举行的送行晚会上,前线歌舞团演唱了《茉莉花》等江苏民歌,周总理听后感慨地说:“我13岁离家乡,你们美妙的歌声使我又一次想起54年没有回过的苏北老家了。”何仿指挥演员排好队形,又唱了一遍《茉莉花》给总理听,总理听后连声感谢,动情地说:“不要唱了,不要唱了,再唱要想家了。”“如今《茉莉花》的歌声响起,会让我们忆起这位前辈。”

  儿子说:他对钱没有概念

  有关《茉莉花》的署名以及著作权问题,曾引发旷日持久的争议。昨日南京军区前线文工团团长方鸣对记者表示,尽管异议存在,但逝者已矣,老团长对《茉莉花》整理改编的贡献不容忽视。何仿的儿子何海峰说,对于这个问题,父亲不曾与儿女进行颇为认真的讨论。“说实话,媒体上争论都十几年了,这两年才清净了,但我们不去关心这个事情。偶尔听他讲,我们只觉得烦。”在子女眼中,何仿是一个忙于工作,醉心于创作,不管家里事务,不管钱,连工资都是母亲帮着拿的人。何海峰告诉记者,父亲早年跟子女交流并不多,令自己印象最深的就是父亲在家搞创作,激情上来的时候哼唱歌曲的样子。“他唱得跟歌唱家不能比,但绝对到位。”

  由于父亲拥有《茉莉花》的著作权,曾有不少人上门欲以百万的价格买断《茉莉花》,但都被何仿拒绝了。“他觉得艺术从群众中来,应该回到群众中去。大家觉得好听,他就很高兴,他对钱没有概念。”何海峰还说,父亲晚年虽然受到病痛的折磨,母亲患病对他感情上影响也很大,但最后的日子,他走得很平静。“他觉得他这一辈子够了,身后事也不用兴师动众。这几天家里布置了灵堂,有不少听说消息的老朋友来看他。”儿女为何仿选择的遗照,是他发行歌曲集时封面上的军装照,那是何老最满意的一张照片。(记者 张 楠)

(责编:王鹤瑾、许心怡)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