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切勿打着“公益”名号搞游学
我们不可否认的是,公益游学的初衷是好的,但是也难免遭遇异化,我想,避免异化的发生,还是要从家长孩子自身开始,发善心,行善路。
最近,“公益游学”逐渐为社会关注。临近寒假,不少家长为了让孩子能度过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假期,出门旅游已经渐渐成为家长们的首选,一方面自己也能借此机会出游,另一方面也可以给孩子一个增长见识的机会。在这种背景之下,一些宣称更具有教育意义,更有社会价值的公益游学项目逐渐浮出水面,他们似乎更吻合这类家庭的需求,因此也看似很有市场前景。这是否是打着“公益”的名号去旅游吗?“公益游学”和一般的游学有何本质区别吗?它究竟有没有存在的必要?
在一次公益游学的沙龙上,一位中学生的提问让我印象深刻,“我们真的是去做公益吗?”她的质疑,一方面针对的是公益本身,一方面也是对公益游学的反思。实际上,一些有条件的家庭曾经有过参加公益游学项目的经验,他们有些跟随社会上的非盈利机构,到山区扶贫济困,有些则是跟随专业人士,远赴世界某个海岛上学习做环球野外科考志愿者。而这些寓教于乐,且带有公益性质的游学项目之所以越发受家庭关注,是因为这的确有别于常规的游学,并不是简单的在英国或美国上一堂英语课,或是参观几所高校,而是让孩子在老师的带领下在旅行中参与社会实践,对一些社会现象和问题有所思考。
当然,这是理想的状态。现实是,如何让搞公益游学项目的机构不是借着“公益”名义捞钱?如何保证游学的质量?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问题是,谁来保障孩子们的安全?这些问题,搞公益游学项目的机构至今仍未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
实际上,保障孩子的权益,并且给他们提供一个关爱社会的平台与机会,家长应担此重责。号称搞“公益游学”的机构,到底是为赚钱还是有心搞公益,家长们应心中有杆秤。首先,家长可以自己比照出游价格,住宿交通费可以参照在线预订网站的价格,另一方面,机构会缴纳一部分服务费或是运营费,这部分费用是否合理,有没有虚高,家长也应该心里有数。其次,不少游学项目打擦边球,公益游学亦如此,名义上是去某个山区捐款,但实际上只是将钱送到,其他主要行程是游山玩水,还有一些美其名曰到台湾搞公益游学项目,但也不过是几个家庭组织自助游,暂且不论旅游本身是否对孩子成长有益处,但是实际上这样的旅游和公益扯不上半点关系。还有安全方面的问题也应当引起家长的重视,没有组团资质的旅游机构带团出游,游客自身也要负相应的责任,因此在参团之前,还是要看该机构是否具有组团资质。如果是自助出游,除了应当行前买保险外,更应确保线路的可行性,驴友在外发生意外伤亡的事例并不鲜见,因此对于那些出游经验不丰富的孩子们而言,避免走风险高的目的地,且加强监护,更是带团人必须履行的责任和义务。
我们不可否认的是,公益游学的初衷是好的,但是也难免遭遇异化,我想,避免异化的发生,还是要从家长孩子自身开始,发善心,行善路。
(来源: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