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黑的算珠,光滑的直柱,木质的边框……这把算盘曾是退休会计贺女士上班时的必带工具,随着贺女士退休,算盘也跟着歇业,平时需要算个啥,一家人都用计算器或手机上的计算功能。就这样,算盘放在抽屉里,十多年都没有动过。
前几天,看新闻说珠算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贺女士想起自己的算盘,找了半天才从一个抽屉的一堆白纸下翻出来,由于长时间没用,珠子已经少了光泽。“现在算盘都是老古董了,不知道还有没有人使用。申遗了,这个珠算文化应该不会消失吧。”
12月4日,珠算正式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珠算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不仅引起不少人对算盘的回忆,还有专家呼吁珠算重回小学课堂。
现在还有人用算盘吗?珠算在人们生活中有什么用处?人们对珠算又是如何看待的?连日来,记者就此进行了调查采访。
人物调查:
老中医阎恩华:一把“家传”算盘打了70多年
“黄芪、当归、甘草……”83岁的老中医阎恩华,戴着老花镜,低头看着处方计算药价。只见他的左手手指在处方上的每个药名处缓缓划过,右手则熟练地“拨打”着放在面前的算盘。不到一分钟,57秒钟,24味中药,一共31.2元,便迅速计算好了,整个过程,阎大夫没看算盘一眼。
“我有电子计算器,但没用过,没算盘算得快!”阎大夫哈哈一笑,从抽屉里摸出一台小型计算器。由于常年不用,计算器上全是灰尘。阎大夫说,这是儿子专门买给他的,已经十多年了,可惜放在他的诊所里,没有用武之地。
“中药的克数和价钱都很零碎,如果用计算器计算,太麻烦,我得找半天才能找到那几个数字。”阎大夫一边说一边把计算器拿到手里,低着头开始输入,果然,一分钟之内,只加好了四味药材的价钱。“没算盘算得快!”阎大夫笑着说,自己还是信得过算盘。
说起和算盘结缘,阎大夫说,他父亲是做买卖的,从他懂事起,父亲便手把手教他打算盘。“小时候背口诀,练习加减法。从10岁开始,我便帮着家里算账。”阎恩华说,自己从小便想当医生,后来到太原学医以后,父亲就把这把算盘送给了他。算起来,这把算盘已经陪伴了他70多年。
阎大夫伸手抚摸着老算盘,就像抚摸着一个心爱的宝贝,他仔细地将每个珠子都摆好。“你瞧,珠子都掉漆了,有几个都裂开了。”阎大夫说,这把算盘的珠子原本涂着朱红色的漆,很漂亮。
“我是老中医,离不开算盘,以前人人都会打算盘,传统不能丢。”阎大夫说,自己常打算盘,手指也很灵活,对于老年人来说,常动动手指,对身体也好。
退休多年的老会计:算盘比计算器靠谱
史女士今年56岁,1983年到1993年在粮店做会计。后来粮店倒闭,她又去了一家幼儿园当会计,直到6年前退休。
“我没有专门学习过打算盘。1983年被分配到粮店工作,才开始自己琢磨。起初,打算盘就是四根指头,一边口算一边打,主要为了记住进位,防止漏算。逐渐熟练后,才正式用算盘进行运算。”史女士说,她虽然不会正规口诀,但算得也很准确。
在幼儿园当会计时,计算器开始慢慢普及。“他们也给我配了一个,用过几次,挺麻烦的。尤其账多的时候,加着加着就忘了加到哪里,还得重算。有时,加到一定数量后,计算器也算不出来,导致前面的工作全都白干了。算错几回后,我每次都得反复算好几次才放心,都是钱呀,错一个小数点都了不得。”
觉得计算器不好用,史女士又把算盘请回办公室,一用就是十几年,直到2005年退休。“我从事会计22年,从来没在计算上出现过错误,真的是要感谢好助手——算盘。”
教育调查:
会计学校校长:珠算不仅是运算技能,也是一种文化传承
珠算曾是我国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的学习内容,但在2001年,珠算退出了小学教材。那是不是几乎没有人学珠算了?记者了解到,考会计从业资格证时,需要先考珠算证。
李先生今年夏天刚考了会计从业资格证。“我大学上的是会计,学校没给开珠算课,但考会计从业资格证需要考珠算证。考前,我们就到会计培训学校报名,里面就安排了珠算课,学学就能过。”
随后,记者采访了省城某会计学校校长刘伟。她告诉记者,现在,凡是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人,都需要持有珠算证,而且必须考过5级以上才能拿到会计证。“我们培训学校一年能招收到大约7000名左右的学生。”
刘伟今年58岁,作为会计学校的校长,不仅自己常年使用算盘,也培养了不少算盘“能手”。
在她看来,“算盘不仅是运算技能,也是民族文化的一种传承。会计从业者之所以被要求考取珠算证,便是希望大家能更好地传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说起珠算,刘伟还小有得意地告诉记者,在珠算乘法这块,她总结出来一些小诀窍,一般教学生四五遍就都学会了,而且算得又快又准。刘伟想对参加培训的学员说:打算盘其实并不难,珠算证5级也并不难,如果你报名参加了珠算培训,最好能认真对待,认真学习,而不要光是为了应付考试。
太原市珠算协会:珠算衍生出珠心算
随着电子计算机和计算器的普及,算盘逐渐淡出人们视野。但珠算还是以自己的方式,努力改进、发展。
从身份上来说,2008年,珠算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国家财政厅和文化部联合将其申报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3年12月4日晚,珠算正式成为世界第30项非物质文化遗产。
从形式上来说,珠算则衍生出珠心算的方式,开始逐步进入课堂。太原市珠算协会董女士说,“在电子化社会背景下,很少有人用算盘进行计算,认为算盘笨重,还得背口诀,用起来没有计算器方便。所以,2001年,珠算便退出了小学课堂。”但珠算教学并没有就此停止,人们在珠算的基础上,研究出来了珠心算。珠心算和珠算一样,需要有口诀,不同之处,是将算盘“放”在脑子里,运算时,运用口诀在脑子里“打算盘”,这样很快就能得出结论,也省去了随身携带算盘的麻烦。
董女士说,珠算不单单是一种计算工具,也是一种计算体制,不同于竖式的思维方式,它有助于孩子智力、脑力的开发以及手脑的协调,所以很多家长都会让孩子从小就开始学习。“我们也在向社会大众重新普及珠心算,从幼儿园、小学开始,让珠心算重新进入课堂。”
现在,太原市已经开始推广和普及珠心算,并逐步建立珠心算试验点。2013年6月26日,阳曲县开设了第一个县级试验点。晋中市灵石县目前从幼儿园、小学开始全县推广普及珠心算教育。“传统的珠心算口诀还会继续沿用,未来将在人们的接受度和理解方面进行开发,让现在的人们能接受珠心算。”
学过珠心算的8岁孩子:
一说要算什么,脑子里就会浮现出“算盘”
学珠心算的孩子多吗?刘女士家孩子今年刚刚4岁,半年前,她给孩子报了珠心算学习班。“我也是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趁现在孩子小,有时间,让他学点技能。”刘女士告诉记者,学习班里有二三十个孩子,大多都是3到6岁的学龄前孩子。
学珠心算对孩子有多大好处?今年8岁的涛涛上小学三年级,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他告诉记者,5岁时,妈妈带他到培训班学画画,旁边有一个班就是学珠心算的,路过那个班外,看到教室里老师在讲台上说一大串数字,下面小朋友马上就能算出结果,于是觉得很神奇,挺有意思,就让妈妈给他也报名,学了一年。“一年级,老师教我们算术,别的同学都不会,但我和班里一些同学却很快就能算出答案。”涛涛说,因为他和那些同学都学过珠心算,老师一说要算什么,他在脑子里就会浮现一个“算盘”,边背口诀边算,马上就能得出结果。
市场调查:
一听记者要算盘文具店售货员一脸惊讶
近日,记者联系了电建公司、太原重型机械厂、晋机等单位的财会人员,希望找到现在还在使用算盘的人。但是,大多数公司财会业务都使用电脑程序,而一般计算,人们也是使用计算器而不是算盘。
用的人如此之少,那还有地方卖算盘吗?记者走访了青年路几家文具店。一位售货员听到记者要买算盘时,露出惊讶的表情,愣了一下,带记者到柜台前,先拿出一个手掌大的幼儿学数计算器,跟算盘有些像,但中间没有梁,每个柱子上的珠子也比算盘多。记者表明要会计用的专业算盘,售货员翻了半天才找到一个学生用的,梁上边只有一排珠子。
而在另一家文具店,当记者提出要买算盘时,店主直接出去了。记者正诧异时,店主搬着个梯子从门外进来,原来,算盘早就被他放在了柜顶上。拿着仅剩的几把算盘,店主说:“以前学生们学算盘时进了挺多,这些都是那会儿剩下的。”
(记者 冯戎 崔玲玲 实习生 史文静)
(来源:山西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