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素《苦笋帖》,绢本,纵25.1厘米,横12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
查看更多内容,请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
“狂草”的异军突起,是唐代书法成就的重要组成。其中,张旭和怀素是确立狂草书体的最有艺术成就的代表书家,世称“颠张狂素”。他们突破成法、追求个性抒发,开启了尚意书风的先河。
上海博物馆珍藏的《苦笋帖》,是迄今传世怀素作品中一件没有争议的真迹。此帖绢本,纵25.1厘米,横12厘米。帖前乾隆引首“醉僧逸翰”四字;帖后有宋米友仁、聂子述,明项元汴,清李佐贤等题跋;又有宋“宝庆改元(1225年)九月九日重装。松题记”款,据专家考证,应为《兰亭续考》编者俞松所书。钤有“绍兴”“内府图书之印”“欧阳玄印”,以及项元汴、乾隆内府诸印。
《苦笋帖》两行14字“苦笋及茗异常佳,乃可迳来。怀素上”,笔法俊健,墨彩如新,运笔如骤雨旋风,飞动圆转。清吴其贞《书画记》评此帖:“书法秀健,结构舒畅,为素师超妙入神之书。”观此帖,亦有如宋周越“观怀素之书,有飞动之势,若悬岩坠石,惊电遣光也”之感,是怀素传世书迹中的代表作。
《苦笋帖》墨迹书于绢上。此札释文提到“苦笋及茗异常佳,乃可迳来”。“苦笋”,是一种产于西南的植物,笋肉色白,喷香微苦,回口爽甜,品之如茶。嗜好参禅的文人书法大家黄庭坚对于苦笋相当偏爱,其行书《苦笋赋》中有评:“冠冕两川,甘脆惬当,小苦而及成味。温润稹密。多啗而不疾人。”“茗”指茶;“迳”字同“径”,径直、直接之意。此帖亦是可考的最早与茶有关的佛门书法,也是禅茶一味的产物,所谓“茶本菩提树,佛光开悟处”,皆以淡泊静心为最高境界是也。
此帖宋时曾入高宗绍兴内府收藏,后历经元欧阳玄,明杨士奇、项元汴,清安岐、乾隆内府、永瑢、永瑆、奕䜣、载滢等递藏。陈继儒《妮古录》、吴其贞《书画记》、顾复《平生壮观》、安岐《墨缘汇观》、李佐贤《书画鉴影》等著录;曾刻入《大观帖》《三希堂续帖》《诒晋斋摹古帖》等汇帖。可谓流传有绪。
怀素(737年—799年),字藏真,俗姓钱,永州零陵(今湖南零陵)人,以“狂草”名世,史称“草圣”。他自幼出家为僧,经禅之暇,爱好书法,刻苦临池,采蕉叶练字,木板为纸,板穿叶尽,秃笔成冢,其后笔走龙蛇,满纸云烟。一时王公名流争相与之结交,如颜真卿(709年—784年)与怀素旦夕切磋笔法,获益良多,为书史佳话。怀素性情疏放,好饮,酒酣兴发,于寺壁里墙、衣裳器具,无不书之,自言“饮酒以养性,草书以畅志”。怀素与张旭二人形成唐代草书双峰并峙的局面,也是中国草书史上两座难以企及的高峰。前人评怀素狂草能继承张旭又有新的发展,史称“以狂继颠”,米芾《书评》“释怀素书如壮士拔剑,神彩动人,而回旋进退,莫不中节”,李白亦有《草书歌行》赞扬怀素的草书艺术。其后的书学大家如苏轼、黄庭坚、米芾、鲜于枢、赵孟頫、祝允明、徐渭、董其昌等,乃至近代的毛泽东等,无不受其影响,皆视其草书为经典。
历千余年沧桑变迁,《苦笋帖》尚存世间,且楮素完好,真可谓奇物自有神护。虽寥寥14字,然此帖于古人手札墨迹中,其艺术价值堪称翘楚,影响深远,是中国书法史上的旷世绝品。对于禅宗、茶道等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亦具有难以估量的文化价值,是为国之珍宝。
本文配图由上海博物馆提供
《 人民日报 》( 2014年05月04日 1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