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罗马尼亚分别发行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小型张和邮票极限片。
文/李心悦 图/李洪源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1863年-1938年)俄国演员、导演、戏剧教育家、理论家。最主要的成果是建立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演剧体系,在中国获得梅兰芳等戏剧家的高度评价,并对中国戏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1863年1月5日生在莫斯科一个富商家庭,14岁就开始接触戏剧,在家庭业余剧团舞台开始演员生涯,并在1885年取艺名斯坦尼斯拉夫斯基,3年后与莫斯科一些文艺界名流创办艺术文学协会及附属剧团,逐渐完成了从业余演员向专业演员的过渡。
1897年他同当时的从事戏剧教育的聂米罗维奇举行了历史性的会见,决定创建新型的剧院——莫斯科艺术剧院。
莫斯科艺术剧院以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执导的历史悲剧《沙皇费多尔·伊凡维奇》的首演宣告成立。一个月后,他们联合执导的契诃夫名剧《海鸥》获得轰动性成功,标志着一个新的现实主义戏剧流派的诞生。《海鸥》之后,他们的合作没有结束,还共同执导了契诃夫的《万尼亚舅舅》、《三姊妹》、《樱桃园》。在这个时期,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不仅担任导演而且也在自己导演的剧目中担任重要角色。
“十月革命”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艺术风格有了新的变化,他给舞台演出充实了新的时代精神。他开始写自传《我的艺术生活》,首次对自己的戏剧体系作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讨。在一次心脏病突发之后,他开始全力投入戏剧实验教学与理论总结工作,写出了洋洋大观的《演员的自我修养》,最终成了世界一大戏剧体系的奠基人。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在中国博得梅兰芳等戏剧家的高度评价,梅兰芳曾于1935年访问过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两人多次交谈,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对梅兰芳说:“一个演员必须不断地通过舞台的演出,接受群众考验,这样才能丰富自己,否则就等于无根的枯树了。”
《演员的自我修养》这本书耗时30多年,为了修改它几乎用了一辈子。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始终谦虚如一,临死也不能自信自己为很好的老师。最后他担心自己病情恶化,才不再修改,拿去给出版社,出版这本二卷本的《演员的自我修养》。编辑后来回忆时写道:“他表示他唯一的愿望是让书装订尽量朴素些,当他拿起样书的时候,他的脸都红了,他的手指颤抖着。”然而遗憾的是,他没有看到出版后的书,1938年8月7日卒于莫斯科。
(来源:大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