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文化>>媒体联播

图片故事:"马戏之乡"最后的驯猴人(图)

储永志

2014年12月29日15:02    来源:浙江在线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图片故事:"马戏之乡"最后的驯猴人(图)

  老齐说,这么多年,没动手打过一只猴子,是猴子让他有生活费,有钱造房。他与猴子相依为命。

  皖北寒气逼人,在宿州市埇桥区高滩村一户农家四合院内,70岁的齐德芳正在训练猴子、山羊等动物进行骑车、踩高杆、倒立等。老齐的喝斥声、皮鞭声、山羊、猴子的叫声,打破了小院的宁静。

  有着30多年驯猴经历的老齐,是当地驯猴高手,经他调教的上百只猴子曾活跃在全国各地的舞台上。说到过去的辉煌,不苟言笑、有着刀刻般面颊的老齐勉强露出一丝笑意。是啊,随着国家动物保护政策的强化,马戏这一传统娱乐项目面临生存困局。

  宿州市埇桥区是我国唯一的“中国马戏之乡”,马戏表演占全国基层马戏演出市场的70%,一些农业村落形成了全国绝无仅有的马戏产业集群,从埇桥区走出去的300多个马戏团每年揽金数亿元。2006年,宿州市埇桥区被授予中国唯一的“中国马戏之乡”称号, 2008年,该区马戏艺术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在这个小小的村庄里,竟生活着数以千计狮子、老虎、狗熊、猴子等,每天在村民房前屋后进行“才艺训练”。这样的“奇观”仍出现在宿州市埇桥区农村。

  国家颁布的《全国动物园发展纲要》,要求杜绝任何侮辱、虐待、恐吓、殴打动物的行为,城市动物园以及公园的动物表演被叫停,杭州市区动物园动物明年也将禁演。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安徽埇桥马戏已有300多年历史,在“限演”令下如何生存发展?像老齐般的驯兽艺人如何将手艺传承下去?留此影像,为老齐们存照。

下一页
(责编:易潇、许心怡)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