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百年老票房变身文化大院儿

斑驳的舞台边,生着炉子的小屋就算是化妆间了。十几个京剧票友坐在一起,勾脸儿、勒头,准备着各种行头。外面,陆陆续续来了百十来位票友,嘘寒问暖,习鼓弄琴……在位于朝阳区东坝一带的这间小剧场里,这样的情景几乎每天都会发生。即使是在冬天,200平方米的剧场连暖气都没有,热闹的人气却让人忍不住想要脱掉大衣。
外人恐怕很难想象,这个藏在一家饭庄后院儿里的小剧场,此前连个正式的名字都没有,却是百年京剧老票房“憩余同乐社”所在地。直到昨天,这里终于有了一个响亮的名字——朝阳区文委正式将其挂牌命名为“群生文化大院”。
推荐阅读
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
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