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
他曾坚信,自己的诗二十年后仍有人读
周南焱
听到汪国真去世的消息,有点小小的震惊,毕竟他还不到花甲之年。我的手机里还存着他的手机号,那是五年前采访他时留下的。当时,作家出版社推出《汪国真经典代表作》,以纪念“汪国真热”20周年,借此我拨通他的电话表达采访的意愿,他爽快地答应了。汪国真其时家住马连道茶叶城附近,我们相约在那里的一家咖啡屋见面。他步行过来,十分儒雅,外貌跟印在诗集上的照片一模一样。
汪国真的手里还提着一个纸袋,装着两册诗集和两张音乐专辑,特意题名送给了我。那时他早已不写诗了,而是迷上了音乐谱曲,专门给古诗词谱曲,还准备搞几首流行歌曲。话题还是从诗歌开始,他介绍了自己创作的历程,还很骄傲地说,自己的诗歌能够影响一代年轻人,是因为自己的诗歌明白易懂,还包含一定的人生哲理,受到年轻人的欢迎。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汪国真谈到诗歌时既自豪、骄傲,还明显流露出愤愤不平之气。汪国真在上世纪90年代初红极一时,但文学界对他的诗歌评价很低,很多评论家谈到汪诗时都表示嘲讽和不屑。显然,对文学界的评价,汪国真十分介意,记得他其时语气激动地说:“我是当代唯一靠写诗富起来的诗人。他们说我不算诗人,我不在乎。我的诗集长年占据新华书店的书架,唐诗宋词从来没有被边缘化,汪国真的诗也没有。”
在表达完对文学界的不满情绪之后,汪国真更津津乐道的是他当时酷爱的书画和音乐,语气变得兴奋、得意。他称很多人请他题字,还说到好多商家请他写广告词,他还指着送给记者的音乐专辑说,自己办了好多场音乐会,他坚信自己的音乐作品影响力将来会超过诗歌。今天看来,汪国真的宏大音乐梦想大概是落了空。
汪国真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也是一个很聪明的人,懂得抓住时代和市场的机遇。可惜,他不是天赋奇绝之人,创作的诗歌固然真诚,但终究是大众通俗的心灵鸡汤,文学性不高,只是在商业青春文学未兴起之前,填补了当时的市场空白。那次采访中,他坚信自己的诗二十年后还会有人读,希望他如愿吧,只是他本人再也看不到了。
(来源:北京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