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面世
线清晰墨鲜艳:时光为纸张“着色”
一部《青在堂草虫花卉谱·翎毛花卉谱》安安静静地躺在桌面上,打开青锦书套,是一摞四册图谱,一色的青锦暗花封面,翻开第一册,书页采用的是厚厚的手工宣纸,首页是竖写的题名:《画传三集》,右边是作者:“绣水王宓草、王安节、王司直摹古”,左边是内容:“草虫花卉谱、翎毛花卉谱”,正上方有“宇内诸名家合订”字样,右下方有一枚红色的芥子园印章。这就是《青在堂》古籍善本原来的封面了。
《芥子园画传》又称《芥子园画谱》,《青在堂草虫花卉谱·翎毛花卉谱》是其中的第三集。
书册逐页展开,染着红晕的荷花,淡黄的腊梅,翠绿的芭蕉,枯褐色的芦苇,灰背的螳螂,笔笔清晰,色色鲜艳。每一页,由外至内,一圈圈淡黄色的印痕,一层层地向中心晕染,似乎时光为纸张着了色,使得一幅幅图画平添了一种独特的美感。
在一幅印刻精美的花卉作品上,已被列为成都市花的芙蓉迎风招展,花旁两行小字:“锦江秋色浑无赖,采树春风太不如。”原产于四川的蜀葵也出现在花卉作品中。
成都市图书馆副馆长肖平向成都晚报记者讲述了这部古装书籍的来历:四川大学图书馆藏《芥子园画传》共四集二十五卷,为清康熙至嘉庆中彩色套印本。其中之画传三集共4册,分为《草虫花卉谱》和《翎毛花卉谱》。此次四川大学图书馆和成都市图书馆联袂选择、整理套刻最精美的第三集进行善本再造,发行3000本。
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嘉兴籍画家王概受李渔女婿沈心友之托,与他的胞兄王蓍、胞弟王臬,共同编绘了“兰竹梅菊”与“花卉翎毛”谱,用开化纸木刻五色套版印成,世称“王概本”。由于工艺复杂,只能印几百部。这就是《芥子园画谱》第二、三集。
由于“兰竹梅菊”谱以书本方式装订,以两页合而成图,交缝处笔墨有间断,所以“王概本”第三集“花卉二谱”采用了蝴蝶装,书页可以像扇面一样逐页展开。这样,“图中虫鸟无损全形”。
四川大学馆藏的《芥子园画谱》第三集,正是珍贵的“王概本”,这部书流传到现在,已经经历了300多年。
“这个版本其它地方也有,就是在四川大学馆藏古籍中也不只这一套,但这一套非常完整。”肖平告诉成都晚报记者,“王概本”最大的价值在于它的木版“刻得很好”,还有它的用色,所谓五色套印,就是要用五种颜色的模板印在同一张纸页上,这种彩色印刷技术,在当时代表了最高的印刷工艺。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