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人员未见过尸蹩"粽子" 发掘古墓最害怕垮塌【3】

2015年06月26日10:23  来源:长沙晚报
 
原标题:考古人员未见过尸蹩"粽子" 发掘古墓最害怕垮塌

  网剧:主人公上天入地找古墓

  真相:考古界主张“遗址不挖”

  《盗墓笔记》中,主人公遁地潜海,在一座座古墓中寻找无价珍宝,但真实的考古工作却与此截然不同。

  何佳介绍,考古工作一般分为三个阶段:调查、勘探和发掘。调查主要是确认古代遗址的存在;勘探主要是为了掌握遗址的基本情况,包括遗址范围、具体分布、埋藏深度、功能分区(哪里是房子,哪里是墓葬,哪里是作坊)等;但并不是所有经过调查勘探之后确认了的遗址都会进行发掘。

  每年全国近千项考古发掘,大约只有不到十分之一为学术性的主动发掘,其他均为被动的抢救性发掘。抢救性发掘一般是由于城市建设的原因,不得不对遗址进行清理,目前长沙的考古发掘工作,绝大部分都是属于此类,前期工程建设发现冰山一角,考古部门再及时介入全面发掘。

  “考古界一般是主张‘遗址不挖’。”何佳说,“古代的东西埋在地下,是最好的保护方法。任何一次考古发掘都是对文物的一次破坏,哪怕你做得再好。”

  网剧:鬼怪文化很神秘

  真相:考古工作很普通

  何佳和同事们也都看过《盗墓笔记》一类的以盗墓为题材的文学影视作品,他们觉得这类作品的确让公众对考古工作产生了兴趣,只不过这种兴趣更多的是基于不了解真实情况而产生的“好奇感”:“中国自古以来就存在着鬼怪文化,人们对鬼怪既有好奇心又害怕,因而产生了一种神秘感;而考古工作多数时候是与墓葬、遗迹打交道,所以大家就认为考古工作很神秘。另一方面,当下大家对古董都比较感兴趣,一些稀有的古董甚至拍卖出天价,而相当一部分的古董是在考古工作中发掘出来的。所以,在大家的眼中,考古工作既神秘又有钱,再加上影视作品的渲染,自然感兴趣的人就多了。”

  在他们看来,考古其实也是很普通的工作,之所以让大家产生“神秘感”,除了影视文学作品的渲染之外,考古界专注于“埋头做事”的风格在某种意义上是“自己做自己的”,与公众之间缺乏交流。因此,近年来考古界提出“公众考古”,在不影响正常考古发掘的前提下,邀请公众走进考古工地,亲身体验一把发掘工作。

(来源:长沙晚报)

推荐阅读

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坚定文化自信 展现中国底气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6年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国的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结出累累硕果,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详细】

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如何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精品? 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河北省作协主席关仁山,为我们讲述“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的历程和收获,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详细】

精彩推荐

视频新闻

  1. 2020奔跑瞬间盘点,哪个触动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国人
  3. 旅客心脏不适 乘务员跪地40分钟守护

热点排行

  1. 东京奥运会今日看点:中国队向女子蹦床金…
  2. 初心砥柱天地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3.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发布一批干部任前…
  4. 重庆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5. “祝融号”火星车累计行驶708米!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