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
古北口人民铸就“肉丘坟”
在践行第一次壮举时,贾元良在山海关脚下的一个小旅店,第一次听说了“长城抗战”。而8年后的2005年,他在北京101国道边上发现了一座“肉丘坟”,更激发了他对长城抗战的探寻热情。
“肉丘坟”是老百姓的俗称,其实,那是一座合葬公墓,名为“长城抗战古北口战役阵亡将士公墓”,埋葬着国民革命军将士遗骸360余具。公墓的墓碑上,记载了古北口长城抗战的悲壮历史:1933年元旦,日军进犯山海关,长城抗战肇兴。3月11日晨,日军进攻古北口,国民革命军第67军112师,第17军2师、25师、83师等鏖战两月余,以窳劣之武器御数倍之敌,毙伤日军5000余名,抗战将士亦有近8000人伤亡。
黄沙土覆盖的这座墓丘,高约6米,底部直径约15米,墓的四周用青砖砌着2米多高的花墙,东南方向有一门,门楼高3米。门垛两旁写着一副挽联,上联“大好男儿光争日月”,下联“精忠魂魄气壮山河”,横批“铁血精神”。若不是这副对联,这座略显朴素的公墓很难引起人们的注意。
在朋友引荐下,贾元良结识了研究古北口镇历史的专家、古北口镇一中的白天老师,了解到更多历史。原来,古北口长城抗战之后,这片土地漫山遍野都是中国将士的尸骨。古北口人自发行动起来悄悄掩埋尸骨。后来大家决定修一座“肉丘坟”,把抗战将士的尸骨掩埋在一起。各家各户全家出动,一连几天不休息,捡回了尸骨。汤河村一位70多岁的王大爷,在南天门捡到了一个头骨,当即脱下上衣就给包起来,自己光着上身把头骨送到了墓地;还有东关菜园子的李老太,在山上拾到一具白骨,已经背到了山下,不放心,又查看一遍,发现少根腿骨,又返回山上去寻找……
“身为北京人,我竟然不知道这段历史,其实它离我们那么近。”贾元良说,他感到自己来得太晚了,知道的太少了,对抗战历史的了解也太狭隘了。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