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文化>>本网原创

人民日报:文艺名家话“文艺走进新时代”【4】

2015年10月15日07:51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文艺,走进新时代

    为什么要写《抗日战争》

  王树增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中表露出一种忧虑:现在有一种割断历史、否定崇高、否定英雄的潮流,这实际上是有人企图在我们精神血脉上釜底抽薪。

  的确,现在仇视中国的那些势力想在经济上打垮我们不太可能,想在军事上打垮我们也不太可能。但是颠覆一个民族有一种最便捷、成本最低的手段,那就是把这个民族的历史和当代完全割裂开来,在精神上釜底抽薪。

  从这个角度讲,我写《抗日战争》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充分挖掘、体现在那场艰苦卓绝的反侵略战争中,中华民族不屈的精神。如果没有这种精神,就没有办法解释那段历史。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饱受欺凌,鸦片战争之后历次异族入侵的战争,中国基本上都是以签订不平等条约和割让领土的屈辱而结束。而抗日战争我们胜利了,虽然过程非常艰难。为什么我们能在抗日战争中取得胜利?这是我们今天仍然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抗日战争的研究,也仍是当代史学研究的薄弱环节。如果我们对这段历史研究不透,了解不深,认知不准确,无疑将愧对那些倒在战场上的前辈,愧对这段历史。

  抗战胜利70年来,我们对抗战史的研究还有继续拓展和深化的空间。对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中任何一个方面的曲解或者忽视,都不能解释这场战争,也不能解释历史的进程。我认为,正面战场那些重大战役不能残缺,否则历史的逻辑就会断裂。今天的读者要充分理解或者充分尊重正面战场在战争中的作用,这样才能正确把握历史。但是,如果没有敌后战场,同样没有办法解释抗日战争的胜利。八年抗战,整个中国战场上,日军有大片占领区,却没有后方——日军的后方被中国共产党的敌后武装力量掏空了。没有后方的军队是悲惨的军队,没有后方的军队是打不了胜仗的。

  我尽可能做到还历史一个公允。我的真实只有一个原则,那就是准确把握历史发展的主流。我对抗日战争有一个基本的看法——这是全民族的战争。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受到外来侵略之后第一次全民族同心合力的抗战,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令中华民族形成了强大的向心力,使得中国人民在万分危难和艰苦的条件下坚持不屈,最终赢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抗日战争不同于中国这块土地上发生过的所有其他战争。只有站在这个角度上来观察史料,才能把握历史的大势。

  我写非虚构类作品,无论是近代史还是战争史,实际上是写心灵史,我觉得当代中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好好梳理梳理我们民族的心灵史。

  我希望自己的写作,对得起中国人民在危难与苦难中不屈的抗战意志,对得起为抵御侵略而浴血作战的所有将士,对得起中华民族的历史与未来。

  版式设计:李姿阅


  《 人民日报 》( 2015年10月15日 24 版)

(责编:王鹤瑾、许心怡)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视频
  • 云游大家故居:李白故居
  • 《燕云台》主演谈如何解锁历史人物
  • 王千源:别丢掉,对表演的热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