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舞剧《永远的马头琴》剧照
原创舞剧《永远的马头琴》剧照
倾心培育英才
《永远的马头琴》首演,给为期四天的“民族舞蹈教育教学研讨会”画上句号。这部作品,让社会各界对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师生的关注度再度高企。
不仅如此,研讨会期间颜值爆表、才华横溢、精心打造的三场主题作品晚会、三场课堂教学展示和一台原创舞剧展演,淋漓展现着舞蹈学院的教学质量和各族学子的精湛技艺,让业内专家和各界群众频竖拇指、大呼过瘾。许多观众慕名而来,席地而坐、站立观演场场可见,侧面映衬着“爆表”热度。
第十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大赛评委、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赵林平说,在国家整体压缩艺术奖项的氛围之中,中央民族大学仍然凭借朝鲜族女子群舞《阿里路》和藏族男子群舞《布衣者》,从460余部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2015年度唯一的国家级舞蹈类评奖活动中6个作品金奖中的2个,可谓首屈一指。
作为国家级少数民族艺术重点学科基地,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被称为中国民族舞蹈家的“摇篮”,在培养专业特色鲜明、综合素质全面、理论实践兼备的民族舞蹈高级专业人才方面,硕果累累。她培养的数千名优秀民族舞蹈人才,目前活跃在全国艺术院校、文艺团体及相关单位之中,其中众多佼佼者已成为我国舞蹈艺术领域里杰出的表演艺术家、教育家和研究型学者。
原创舞剧《永远的马头琴》剧照
聚焦专业发展
本次活动,是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近年来主办的规模最大的民族民间舞蹈专业发展研讨会。院长蒙小燕全面回顾和展示了专业的历史传承、现实挑战与应对策略,并通过“院长论坛”和“专家论坛”,带领国内数十位专家学者围绕“促进民族舞蹈学科教育教学发展”的主旨,深入研讨“舞蹈学科建设”、“民族舞蹈教育”和“民族舞蹈教学”的现状与发展。
思想碰撞和观点交锋之间,专家学者深刻思考和认真规划着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发展“蓝图”。一方面,强调创作要“自上而下”,深入地方、深入基层、深入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沉下去、接地气;另一方面,专业建设也要“自下而上”,运用大数据、新媒介、新技术等最新技术手段,积极促进民族民间舞蹈教育的新发展。
研讨会开幕式上,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副司长马盛德强调,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民族舞蹈表演风格纯正,传承着民族舞蹈精髓的血脉。的确,继承、发展和弘扬中国少数民族舞蹈文化,是舞蹈学院义不容辞肩负的使命与重任。
经过几十年的艺术实践和不懈探索,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整理提炼出12个民族的民间舞,形成了一套具有训练性、系统性、科学性、风格性的民族舞蹈教材体系,公开出版了14部音像教材,并凭借一支实力雄厚、经验丰富、各有所长、结构合理的一流教学团队,创作了16个民族200余部舞蹈舞剧作品,荣获国内外各类舞蹈大赛金银铜奖160余项。其中,《奔腾》、《长白祥云》等舞蹈艺术精品力作,已成为代表一个民族的文化标签和交流名片。
绚丽多彩的中国少数民族舞蹈之花,就这样扎根于肥沃的生活土壤、成长于严谨的民大课堂、绽放于耀眼的舞台剧场,通过精心呵护和悉心灌溉,必会永远散发迷人芳香。(刘佳)
(来源:光明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