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文化>>本网原创

“两会微日记”系列之八

冯远委员:艺术院校高学历层次教学缺乏高标准严要求

2016年03月10日08:16 | 来源:人民网-文化频道
小字号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冯远。

2016年3月10日

在今年两会上,我特别想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感触,谈一谈我对目前国内艺术院校高学历层次教学的一些看法。我认为,我们相当多的艺术院校对于博士、硕士阶段的研究生教学缺乏严谨、规范的教学计划,缺乏高标准、严要求。

我想先从我女儿说起。我女儿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东亚艺术史,根据这所大学规定,导师跟学生之间要制定严格的学习计划。在她博士资格考试阶段,有四位导师分别给她开书目,一共列出了110多本很厚的专著,她必须要在三个月到半年的时间内读完,才可以参加考试。而且四位导师出的是四个方面的题目,有三个题目需要考生在半天时间内在课堂里考完,还有一位导师的题目是让考生拿回去,用一天半的时间完成一篇文章。

我女儿在那段时间里大把大把地掉头发,掉眼泪,她哭着跟我说:“老爸,我就不念了吧。”但最终,她还是坚持了下来,顺利通过了博士中期考试。据我所知,宾夕法尼亚大学博士资格考试的中期考试,淘汰率高达50%。所以,美国的研究生教学远远不像我们国内传说的那样容易过关。如今,国内相当多的父母都想把孩子送到国外去上好学校,并且以上常青藤学校为荣。为子女创造好条件固然非常好,但是,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够承受那么大的学习压力。

我自己在学校也带研究生,与我女儿在美国的求学经历相比,我看到了我们国内教学环节中间的缺失,看到了国内艺术院校高学历层次教学上的宽松。

此外,缺乏仪式感也是我观察到的另一个问题。我参加过几次大学和高级研究机构的博士答辩,地点就是一间办公室,老师学生都围着桌子坐。我当时提了一个要求:能不能请主考老师坐在中间,指导老师坐在旁边,旁听的导师围在周边,然后摆放一个座位专门留给我们的孩子,这样的答辩会具有一定的仪式感,对老师、学生而言,都是有意义的。其实大家都很在乎仪式感,就像大家都期待着孩子毕业时会接过博士帽、硕士帽一样,那是一种兴奋和庄严的时刻。

我想,文化的传承,需要以一种神圣的形式传递下去。所以,我觉得国内的高等艺术教育,尤其是高学历教育,一定要逐步走向规范,严格起来,让我们的孩子能够真正牢固地掌握文化知识。

嘉宾简介:

冯远,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

“两会微日记”系列:

陈泽盛的“两会微日记”:写在我任政协委员的第15年

张泽群的“两会微日记”:综艺不能只会"奔跑"更要引领

苏士澍"两会微日记":书法进课堂 弘扬传统文化"润物无声"

茅善玉的"两会微日记":沪剧曲谱嫁接唐诗宋词

张抗抗"两会微日记":学会用"深度阅读"代替"碎片化"阅读

何建明的"两会微日记":好的文学作品“是靠脚走出来的”

邰丽华的"两会微日记":为渴望文化生活的残疾人传递心声

(责编:陈苑、李岩)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视频
  • 云游大家故居:李白故居
  • 《燕云台》主演谈如何解锁历史人物
  • 王千源:别丢掉,对表演的热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