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影视剧打假:抠图替身满天飞 收视率票房被注水【4】
“假数据”:收视率、票房注水为哪般?
从当年主持人崔永元的一句“收视率是万恶之源”震动业界,到2012年《大祠堂》出品人王建锋实名爆料称,“只要有钱,无论什么剧、无论在哪里播、什么时间段,收视数据都可以购买。”
再到去年年底,由“古装剧《美人私房菜》因收视过低遭遇紧急撤档”而引发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召开新闻发布会,向收视率造假的黑色产业链宣战,并公布了一些令人震惊的数据:收视率造假行业年捞40亿,目前购买收视率的价格已攀升至每集30万至50万元人民币……
2016年4月20日,央视新闻揭秘了电影票房造假问题,坐拥24亿票房的电影《捉妖记》被疑刷票房,片方自己花钱买票开展“公益放映活动”,公益票房共4042万元。央视记者调查发现,如果影院按照正常排片,这些公益场次都要被安排在凌晨,一排就是“10场”,不仅场场爆满,而且上座率要达到108%。
也就是说每100个观众中,就有7、8个是站着看完这部将近两个小时的国产大片的。
同年12月,冯小刚新作《我不是潘金莲》上映后被媒体爆出“幽灵场”消息,指其票房作假。所谓的电影“幽灵场”,是指午夜时分院线排出场次,而且场场爆满,为的就是冲高票房的虚高现象。
“如同假食品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一样,‘假的’影视作品数据,污染的是老百姓的精神生活。”在今年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曹可凡再次提到收视造假问题。近年来影视数据造假的问题和严重性多次经由媒体曝光,已经屡见不鲜。
据媒体报道,有的节目一天的播放量就高达五六个亿,实际上贡献点击率的全是“机器人”。更有数据统计,过去几年,全国电影票房至少有10%被“偷”走了。
2016年11月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并已于今年3月1日正式实施,其中明确要求“禁止虚报、瞒报票房”,并对情节严重程度不同的“偷票房”行为将给予5万元至50万元之间处罚。
友好提示:本文为人民网文化频道官方微信号“文艺星青年” (wenyixinqingnian)出品,欢迎转载,请注明来源,谢谢合作!扫描下方二维码 关注“文艺星青年”。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