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文化>>本网原创

5.18博物馆日:京城97家博物馆免费 错过它们再等一年

2017年05月18日08:31 | 来源:人民网-文化频道
小字号

点击进入人民网文化频道“文艺星青年”工作室>>

【文艺星青年按】一年一度的5.18国际博物馆日来啦!今年的国际博物馆日主题为:“博物馆与有争议的历史:博物馆讲述难以言说的历史”。这次除了北京的97家博物馆当日免费开放,还有很多博物馆拿出了酝酿了很久的“大招”。博物馆控们有没有热血沸腾?青年君为你精选了不容错过的精品展览,快来看看吧~

1.首都博物馆:360件精品文物

时间:5月18日-8月27日9:00-17:00

地址:西城区复兴门外大街16号

电话:010-63370491

门票:免费,可通过网络和电话预约

推荐亮点:

将于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在首都博物馆开展的《美·好·中华——近二十年考古成果展》,从1995年—2016年的历年十大考古发现中精挑细选,最终确定360件(套)文物。从杨官寨遗址的仰韶文化遗物,到新疆精绝古城的尼雅遗址珍宝,再到隋炀帝墓随葬品、南海一号沉船珍宝,展品涵盖从史前时期到宋元明清的历史时期。

~~~精美展品抢鲜看~~~

看点1:十三环蹀躞(dié xiè)带十三环蹀躞带

此次展览与名人有关的文物不少,其中的十三环蹀躞带是目前国内唯一完整的十三环蹀躞带。据专家介绍,盛唐时期,从皇室宫廷到普通达官显贵,均以佩用玉带为荣。从玉带的底色还能看出其官阶。

隋炀帝墓出土的蹀躞金玉带就是带具系统中的最高等级,这条玉带起源于北方草原民族,从隋唐时期开始流行于汉地,是文明交流的产物。

看点2:曾藏身雷锋塔地宫的阿育王塔阿育王塔

此次雷峰塔下发掘出来的阿育王塔也是大家关注的焦点。据专家介绍,雷峰塔地宫发掘填补了五代十国时期佛塔地宫考古的空白,地宫内出土的文物等级高、制作精,代表了吴越国金银器、玉器、铜器制作的最高工艺水平。

塔身方形,每面镂刻佛本生故事画面。“萨埵太子舍身饲虎”表现佛陀过去生为印度太子时,与兄出游,见一母虎与七幼虎奄奄一息,遂刺身出血,舍命喂虎。这件文物被评为浙江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看点3:辽代烛台历经千年仍可拆装

2015年,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多伦县蔡木山乡铁公泡子村小王力沟辽墓找到了一盒墓志,四周装饰十二生肖人物,阴刻篆书“故贵妃萧氏玄堂志铭”几字。结合墓志及相关史料,该贵妃为辽圣宗妃,出自辽代后族最为显赫的萧阿古只一系。更有意思的是,墓志中记载“辽皇族耶律氏汉室之宗,刘氏也。后族系出兰陵。

此次展览,该墓葬出土的一座铜烛台亮相,虽然已有千岁,但这件三节烛台依旧可以拆装自如。

看点4:祭祀礼器“豆” 来自“芈月”家

“豆”是古代祭祀礼器之一。首博展出的这件豆造型奇特,由莲花豆盘、鸟首、鸟身、鸟爪与蛇身分件制成,榫卯连接和生漆粘接两种方法拼合。

“豆”是用来做什么的?专家说,大多用于盛放腌菜、肉酱或调味品,与鼎、簋等组合为成套的祭祀礼器。还有一点值得一提,这件文物出土自荆州市沙市区天星观村长湖南岸的湖滩上,是一座楚墓里的陪葬品,算是“芈月”家的祭祀礼器。

看点5:秦始皇陵青铜雁 古代水禽也集中管理

大多数时候,陪葬坑埋葬的是真正鸟兽,经年累月再出土时就只剩下骨骼了。可在秦始皇陵的一处陪葬坑,按1:1比例制作的青铜水禽坑,真实再现了当时的自然环境。专家介绍,青铜水禽共出土46件,其中包括青铜天鹅、青铜鹤及青铜雁三个种类。由于盗扰及坑体焚毁坍塌,这些水禽都有不同程度的破损,有些甚至已经无法修复了。

(责编:陈灿、陈苑)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视频
  • 云游大家故居:李白故居
  • 《燕云台》主演谈如何解锁历史人物
  • 王千源:别丢掉,对表演的热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