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一起了解中国的“世界记忆”【3】
2017年11月28日08:28 | 来源:人民网-文化频道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中国记忆”
在甲骨文之前,中国已经有十份文献入选了《世界记忆名录》。《世界记忆名录》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建于1997年的旗舰项目,每两年评选一次,目的是对世界范围内正在逐渐老化、损毁、消失的文献记录进行抢救,并加强保护和利用,提高全世界对文献遗产及其重要性的认识。
现在,文艺星青年就给大家介绍一下甲骨文的“前辈”们,回顾此前入选《世界记忆名录》里来自中国的珍贵“记忆”。
中国传统音乐录音档案/1997年入选
现存于中国艺术研究院图书馆,中国传统音乐录音档案涵盖了中国50多个民族的传统音乐与民间音乐,内容包括传统民族民间音乐、文人音乐、宗教寺庙音乐、城市大众音乐、地下断响音乐等,其中著名的有家喻户晓的民间艺人阿炳创作的传世名曲《二泉映月》;储存介质包括蜡筒、钢丝带、开盘带、盒带、DAT带及CD光盘等。
清代内阁秘本档/1999年入选
保存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该文献形成于十七世纪中叶,共24件,系统完整地反映了西洋传教士在华活动的情况。其核心内容是“汤若望案”,历史上称“历法之争”。
东巴古籍文献/2003年入选
现存于云南丽江东巴文化研究所,《东巴经》是纳西族的东巴教祭司使用的宗教典籍,世代传承下来的尚存2万余卷。分别收藏于我国的丽江、昆明、北京、南京、台湾等地,以及美国、德国、西班牙等十多个国家。
东巴象形文字
《东巴经》的内容涉及历史、哲学、社会、宗教、语言文字,以及音乐、美术、舞蹈等许多传统学科,被国内外学术界誉为“古代纳西族的百科全书”。
![]() | ![]() |
(责编:韦衍行、汤诗瑶)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