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擁抱美好生活看鄉親


十八洞村返鄉創業青年

·習近平總書記曾說過:“我最關心的還是貧困地區的老百姓過得怎樣,這件事始終牽絆著我的心。”“人民日報進鄉村”第三期連線“精准扶貧”理念首倡地——湖南湘西十八洞村。讓我們來聽聽當地老百姓講述脫貧致富后的幸福生活。

·在精准扶貧理念的指引下,這幾年我見証了家鄉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也很想通過自己在外面所學到的一些知識和經驗,來為家鄉的建設貢獻一份力量。

記錄脫貧攻堅看黨報


分社記者18次走進十八洞村

·2020年6月24日上午10點,“人民日報進鄉村“第三期邀約人民日報社編輯記者連線湖南湘西十八洞村,共話精准扶貧理念的出爐和在湘西大地的生動實踐。交流薈在此摘取黨報人的精彩發言,分享扶貧報道的背后故事,以饗讀者。

·扶貧報道是提升實力的一個大舞台,做扶貧報道,必須要下鄉進山,必須要到達一線,深入現場,貼近群眾,提升腳力、眼力、腦力、筆力。扶貧報道,是我們踐行四力要求的一個很好舞台。

探尋精准扶貧看湖南


十八洞村發生了哪些變化?

·2013年11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到湖南省湘西州花垣縣十八洞村考察,在這裡他首次提出“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精准扶貧”的“十六字”方針。在十八洞村,總書記還明確要求“不栽盆景,不搭風景”“不能搞特殊化,但不能沒有變化”,不僅要自身實現脫貧,還要探索“可復制、可推廣”的脫貧經驗。

·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為新時期中國扶貧工作指明了方向,從此全國開啟了精准扶貧、精准脫貧攻堅戰。六年多過去了,作為精准扶貧的首倡地,十八洞村發生了哪些變化?如今村民們生活得又怎麼樣呢?

人民日報進鄉村·聚焦湖南十八洞村


6月24日(周三)上午10:00∼11:35

·“人民日報進鄉村”第三期《一串足跡與一個理念的出爐·黨報人的脫貧攻堅時刻》於6月24日上午10:00重磅推出。

·人民日報社編輯記者連線湖南湘西十八洞村,共話精准扶貧理念的出爐和在湘西大地的生動實踐。

在這裡看十八洞村!


“人民日報進鄉村”第三期明日播出!

·“人民日報進鄉村”第三期《一串足跡與一個理念的出爐·黨報人的脫貧攻堅時刻》將於6月24日上午10:00重磅推出。

·“金台書聲”讀書會邀約人民日報社編輯記者連線湖南湘西十八洞村,共話精准扶貧理念的出爐和在湘西大地的生動實踐。

人民日報進鄉村,第三期嘉賓都有誰?


觀今日天下,感人民情懷,讀青春黨報。

·6月24日上午10:00,“人民日報進鄉村”將連線湖南湘西十八洞村,回顧習近平總書記“精准扶貧”理念出爐和發展歷程,以黨報人的視角,與基層干部鄉親一起,探尋湖南湘西脫貧攻堅經驗。

·近幾年,杜若原和分社記者十八次走進十八洞,為的就是更加精准地理解“精准扶貧”,更加深入地報道首倡之地的脫貧歷程,用一個小山寨一個貧困群體的命運之變,詮釋一個政黨對人民的承諾。

為什麼是十八洞村?


“精准扶貧”理念首倡地

·“三溝兩岔山旮旯,紅薯洋芋苞谷粑﹔要想吃頓大米飯,除非生病有娃娃......”這首苗歌,唱出了十八洞村曾經的貧窮與落后。

·過去7年間,黨報持續關注著苗寨脫貧的每一點變化,也記錄報道著習近平總書記精准扶貧理念的發展以及在中國廣袤大地的生動實踐。

減貧扶貧,黨報人的牽挂


見証並且記錄中國脫貧攻堅這個偉大奇跡

·當時人民日報駐地記者站有個傳統,新來的年輕記者要先從當地最貧困的地區跑起。所以我對閩東老區風土人情以及貧困的狀況有所了解,也對於閩東人民戮力同心、矢志不渝地與貧困做斗爭的印象更為深刻。

·四年前去赤溪村直播報道,當時在鄉村進行網絡直播還是件新鮮事。從那以后,我們越來越多地把直播點放在了鄉村。策劃推出了“看美麗鄉村,慶改革開放”系列直播,開展了農民豐收節70地慶豐收全媒體直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我們會把鏡頭更多地投向廣闊的鄉村,講好扶貧故事,展示扶貧經驗,見証全面脫貧。

脫貧攻堅,閩東一線的心聲


一起聽聽閩東一線干部群眾的心願

·36年前那篇反映赤溪貧困的這篇稿子,最開始被認為“是給改革開放的大好形勢抹黑”,同事和老同學都奉勸我“千萬不要冒這個風險”,但我想,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最基層新聞單位的記者,如果不敢向上級新聞單位反映真實情況的,那黨中央怎麼能聽到來自基層的呼聲?

·久久為功必成功。習近平總書記任寧德任地委書記時倡導的“滴水穿石”“弱鳥先飛”理念,已成為新時期扶貧開發戰略思想的成功實踐,也成為中國特色扶貧開發道路的一個典范。我們必須遵照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加倍努力鞏固好脫貧成果,為實施鄉村振興闖出一條新路。

連線赤溪村,嘉賓有金句


“人民日報進鄉村”雲中版系列活動引發熱烈反響

·今年是脫貧攻堅的決戰決勝之年,我們會把鏡頭更多地投向廣闊的鄉村,講好扶貧故事,展示扶貧經驗,見証全面脫貧。

·“隻要有顆為民心,記者也能扶真貧”。這是我入黨的初心,也是不變的信條。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最基層新聞單位的記者,如果不敢反映真實情況,那黨中央怎麼能聽到來自基層的呼聲?

人民日報進鄉村·聚焦福建赤溪村


6月19日(周五)上午10:00∼11:47

·作為“中國扶貧第一村”,赤溪村的脫貧實踐有著“解剖麻雀”的標志性意義。

·6月19日上午10:00,“人民日報進鄉村”將連線福建寧德赤溪村,探尋閩東地區扶貧減貧經驗,聆聽鄉土中國的勃勃脈動。

人民日報進鄉村,第二期嘉賓都有誰?


與黨報記者一起連線福建寧德赤溪村

·觀今日天下,感人民情懷,讀青春黨報。

·6月19日上午10:00,“人民日報進鄉村”雲中版第二期上線,歡迎與黨報記者一起連線福建寧德赤溪村,探尋閩東地區扶貧減貧經驗,聆聽鄉土中國的勃勃脈動。

為什麼是赤溪村?


牽起一張大報與一個小村的情緣

·36年前,來自閩東山區“蝴蝶翅膀的那一下扇動”,借助《人民日報》,開啟新時期扶貧開發的大幕,牽起一張大報與一個小村的情緣。

·2016年1月初,人民日報社領導率隊,專程到福建省寧德福鼎市磻溪鎮的赤溪村進行“新春走基層”採訪調研。採訪組耗時5夜6日,走村串戶、深入採訪,最終推出全文9000余字的長篇報道。

“人民日報進鄉村”第二期明天播出


在這裡看赤溪!

·“人民日報進鄉村”第二期《一張大報與一個小村的情緣·黨報人的脫貧攻堅時刻》將於6月19日上午10:00重磅推出。

·“金台書聲”讀書會邀約人民日報社編輯記者連線福建寧德赤溪村,探尋閩東地區扶貧減貧經驗,聆聽鄉土中國的勃勃脈動。

三秦脫貧,難忘的那些人那些事


人民日報社陝西分社社長王樂文

·採訪老人時,他穿著棉布鞋,戴著羊肚巾,臉上皺紋是古銅色。你很難想象這些平凡的治沙老人,他們用青春與熱血,換來了多麼巨大的“綠色紅利”。

·過一陣兒,《人民日報》將推出一篇大通訊,重點報道商南縣的“茶葉奶奶”張淑珍。今日陝南,漢中、商洛、安康三個市,茶葉漫山遍野,而張淑珍也已經83歲高齡。她的一生,奉獻給了大山,成了“茶農脫貧領路人”,的確是可欽、可佩!

一位老“三農”記者的扶貧記憶


人民日報社經濟社會部副主任趙永平

·你真正到一線之后,才能感受到脫貧攻堅到底有多艱,比如說有一年我在貴州烏蒙山區深度貧困村賈西村採訪,感覺到脫貧攻堅確實不容易。

·他拋家舍業跑到青海一直搞扶貧,結果711次的時候成功了,就這一個成功了,這個產業就做大了。因為富硒產品的價值,富硒產品基本上是抗癌的,一下子翻了好幾倍,現在他整個產業帶動了當地三千多戶人脫貧。

黨報人看扶貧


人民日報社編輯記者連線陝西商洛金米村

·作為《人民日報》在陝西的“大使館”,我們一直把“講好三秦故事”作為目標與使命。抓扶貧,搞產業是根子﹔抓綠色,可持續是路子﹔抓報道,講溫度是牌子。

·這幾年在農村採訪,我們發現,陝西的脫貧攻堅,有個鮮明特色——重視綠色、自然。三秦大地對生態、可持續的追求,是明智之舉,著眼長遠。我們要把三秦故事,講得有情懷、有力量、有溫度。

金米村說脫貧


脫貧攻堅一線干部群眾的真切感言

·近年來,我們一直在思考探索,如何攻克深度貧困堡壘,同步邁上小康路。我們的主要措施可以歸納為五個詞,即“興產業、抓就業、強基礎、拔窮根、激活力”。

·在脫貧攻堅這段新時代的長征路上,我們的幫扶干部告別城市,告別家人,走進大山,傾情幫扶。柞水的群眾,也相信幸福是靠雙手奮斗出來的,他們依靠自己的雙手,在房前屋后栽種木耳,希望借助於這種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養出好耳子、甩掉窮帽子、過上好日子。

人民日報進鄉村·聚焦陝西金米村


6月15日(周一)上午10:00∼11:47

·金米村,是三秦大地決戰脫貧攻堅的縮影。6月15日上午10:00,“人民日報進鄉村”將連線金米村,沿著習近平總書記的足跡,以黨報人的視角,與基層干部群眾一起,探尋陝西省扶貧減貧經驗,展望脫貧之后鄉村振興前景。

聽!鄉土中國最強音


“人民日報進鄉村”連續推出三期活動

·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對外交流合作部推出系列活動,以“金台書聲”讀書會為橋為窗,走出編輯樓,邀請社會各界一起,深讀黨報,深讀時代,擴大主流價值影響力版圖。

·從結緣“中國扶貧第一村”赤溪村,到十八洞村“精准扶貧”理念正式出爐,再到金米村展望鄉村振興,站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關鍵節點,“人民日報進鄉村”將沿著習近平總書記的足跡,以黨報人的視角,滴水見太陽,展脫貧攻堅基層畫卷,探扶貧減貧中國經驗,讓黨的聲音直插鄉野。

脫貧攻堅,黨報始終在線


“人民日報進鄉村”預熱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

·樂業才能安居。解決好就業問題,才能確保搬遷群眾穩得住、逐步能致富,防止返貧。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綠水青山既是自然財富,又是經濟財富。

為什麼是金米村?


人民日報助力三秦脫貧進行時

·金米村位於秦嶺深處,曾經是極度貧困村,近年來通過發展木耳、中藥材、旅游等產業實現了整村脫貧。

· 金米村,是三秦大地決戰脫貧攻堅的縮影。6月15日上午10:00,“人民日報進鄉村”將連線金米村,沿著習近平總書記的足跡,以黨報人的視角,與基層干部群眾一起,探尋陝西省扶貧減貧經驗,展望脫貧之后鄉村振興前景。

人民日報進鄉村,首期嘉賓都有誰?


黨報人的脫貧攻堅時刻

·觀今日天下,感人民情懷,讀青春黨報。

· 歡迎大家光臨“金台書聲”讀書會,跟著“人民日報進鄉村”系列活動,飛到美麗的秦嶺深處,陝西省商洛市柞水縣小嶺鎮金米村。

在這裡看金米!“人民日報進鄉村”明天播出!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

·“人民日報進鄉村”第一期《一種情懷與一個百年的承諾·黨報人的脫貧攻堅時刻》將於6月15日上午10:00重磅推出。

·“金台書聲”讀書會邀約人民日報社編輯記者連線陝西商洛金米村,共話如何做好鄉村振興這篇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