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時期的秘密社會:白蓮教促使清朝由盛轉衰--文化--人民網
人民網>>文化>>滾動新聞推薦(時效性強新聞)

明清時期的秘密社會:白蓮教促使清朝由盛轉衰

2013年01月21日16:21    來源:中國文化報    手機看新聞

  秘密社會是封建社會下層民眾自發結成的一種社會群體。因為它有秘密的組織、活動方式與聯絡暗號,有神秘而獨特的禮儀和嚴格的規約,所從事的活動為歷代政府所禁止而隻能在民間秘密流傳,故而被稱作秘密社會。秘密社會可分為秘密教門(也稱民間宗教)和秘密會黨(也稱秘密結社)兩大系統。秘密教門不僅慣用神秘的方式撩撥下層人民對現實統治的不滿情緒,利用下層百姓祈福求安的心理聚財斂錢,而且企圖推翻世俗政權﹔秘密會黨則結幫成黨,擁徒持眾,從事各種非法營生,起事滋舋,成為當時社會的不安定因素。

  秘密社會為什麼會出現

  秘密教門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東晉時期的佛教異端,而較為成型的秘密教門則始於元朝末年,經過明清兩代的發展,到近代進而演變成了會道門。秘密會黨是從中國古代的歃血結盟、異姓結拜發展而來,到了清代中期發展為成熟的會黨。步入近現代以后,秘密會黨逐步演變成為黑社會性質的組織。

  明清時期的秘密社會十分活躍,有其特殊的歷史背景。當時,中國封建社會已經發展到了末期,高度集權的封建專制統治日趨嚴苛。明清時期的各種社會矛盾已經發展到了非常尖銳的地步,社會黑暗、吏治腐敗也到了驚人的程度。廣大農民和其他下層民眾終歲勞作卻仍然難得溫飽,力量分散且處於軟弱無力的地位,隻能自發組成各種秘密結社,維護自己或小團體的利益。此外,明清時期相對寬鬆的宗教環境、下層百姓教育水平的低下、對祛病健身的切身渴望和外出游民互助互濟的需要,這些都為秘密社會的滋生和發展創造了條件。

  在明清兩朝發展壯大

  明清兩朝,各類秘密教門在中國南北大地層出不窮且不斷發展壯大,特別是從明朝中后期開始,秘密教門迅速增加。據統計,明萬歷年間(1573年至1620年)的秘密教門已有35種,清代官府記載的秘密教門更是多達107種,實際數量甚至有四五百種之多。明清時期秘密教門的主要代表有白蓮教、羅教、黃天教、弘陽教等數十種。

  白蓮教的歷史十分悠久,可以追溯到東晉時期高僧慧遠創立的白蓮社。到了南宋,一個叫茅子元的僧人改造創建新教門,稱白蓮宗,后來逐步演化為白蓮教,主張吃齋念佛,要求信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他自稱“白蓮導師”,坐受眾拜,儼然活佛一般。由於其教義簡單,容易為廣大貧苦百姓認同,所以在下層民眾中發展迅速,到元朝末年則成為號召人民反抗統治者的有力工具。元末農民起義即以白蓮教為號召,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就曾是白蓮教徒。該教流傳到清代以后,又發展成為反抗清朝統治的秘密組織。

  羅教是明代中葉出現的重要教門,明清時期的大多數教門,皆是以羅教為模式創立的。其創始人是羅夢鴻(1442年至1527年,亦稱羅清、羅靜,被教徒尊為羅祖)。他3歲喪父,7歲喪母,剛剛年滿14歲就到北京密雲衛充當運糧軍人,常年漂泊在數千裡的京杭大運河上。由於生活顛簸流離,很多運糧軍人晚年都非常淒慘。對前途感到迷茫的羅夢鴻便開始了對人生的思考,他吸收借鑒了佛教虛空和道教無為的思想,經過十幾年的“悟道”,提出“真空家鄉、無生父母”的說法,意即人生充滿苦難,隻有加入羅教,才能到達幸福的彼岸。羅教創立之后迅速得到傳播,1萬多字的羅教經典《五部六冊》(包括《苦功悟道卷》、《嘆事無為卷》、《破邪顯正鑰匙卷》、《正信除疑無修正自在寶卷》、《巍巍不動泰山深根結果寶卷》)也成為明清時期秘密教門借鑒和引用最多的經典。

  秘密社會的另一系統——秘密會黨,其主要代表有天地會、哥老會、青幫等。清代以前,還沒有真正意義的會黨。乾隆年間,隨著清朝統治的穩固,滿漢之間的民族矛盾不再尖銳,代之而來的是由於封建秩序的逐步恢復而引起的土地兼並加劇等嚴重問題。在南方一些省份,地少人多的問題日漸突出,一些農民離鄉背井,成為流民,也有一些農民失去土地后流落到市圩集鎮。他們舉目無親,飽受欺凌,迫切需要一個組織幫助他們自衛抗暴、互濟互助,於是以歃血結盟、焚表結拜的方式結成各種秘密會黨。

  天地會又稱三點會、三合會,根據地域和時代不同,也被稱為小刀會、雙刀會、父母會等。關於天地會的起源目前學術界仍有爭論,主要有鄭成功創立說、康熙朝說、雍正朝說等10余種說法。天地會雖然沒有統一的組織,但有完整的入會儀式、有誓詞、有隱語暗號和接頭方式。在清代,天地會進行過一系列反清起義,如乾隆年間台灣林爽文起義、太平天國時期兩廣天地會起義和上海、閩南小刀會起義,亦積極參加辛亥革命時期的武裝起義。

  哥老會又稱袍哥,起源於四川,最早出現在川江。哥老會形成經歷的時間很長,其間受天地會和秘密教門青蓮教影響,到道光年間才最后形成。其秘籍《金台山實錄》(又稱《海底》)受天地會傳說的影響很大。與天地會一樣,哥老會有自己的幫規、隱語、暗號和組織結構,還有招募新人的獨特方式——開山堂和開香堂。哥老會除了從事反清活動外,對內主要功能是互濟互助,對外則從事走私鴉片、販賣私鹽、搶佔碼頭(地盤)等危害社會正常秩序的活動。

  青幫又稱清幫,正式形成於晚清的咸豐、同治年間。其前身是清代漕運水手的行幫組織,與羅教有一定關系。羅教曾在漕運水手中迅速流傳,但遭到清朝統治者幾次鎮壓之后,色彩逐漸淡去,代之而來的是幫會互助特點逐漸加大的“安清道友”等幫會組織。漕運水手的行幫組織逐漸向幫會轉化,其組織結構日趨強化,其間又吸收了蘇皖一帶的游民,很多鹽梟也加入其中,最終形成了青幫。青幫組織結構完整,輩分等級森嚴,有完備的入幫手續和儀式,有嚴格的幫規和嚴酷的家法,有自己的隱語和江湖切口暗號,所從事的都是反對正常社會秩序的活動,到了近現代,更是成為黑社會的代稱。黃金榮、杜月笙、張嘯林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秘密社會的雙重影響

  秘密社會是明清歷史上一種重要的社會現象,也是當時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就其對封建統治的作用而言,有著十分明顯的兩面性。一方面,它對明清兩代的專制統治起到一定的打擊作用。在明代,如早期的唐賽兒和后期的徐鴻儒,均依恃教門造反起事。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台灣林爽文天地會起義,清廷費盡全力,歷經數年才鎮壓下去。為此,乾隆帝自詡的“十全武功”之一就是鎮壓林爽文起義。嘉慶元年(1796年)爆發的楚陝白蓮教大起義歷時9年,也給清朝統治以沉重打擊,促使清王朝由盛轉衰。嘉慶十八年天理教教徒甚至攻進紫禁城,震驚清廷上下。到辛亥革命時期,天地會的起義則為推翻腐朽的清朝統治起到了積極作用。

  但另一方面,秘密社會也有破壞正常社會秩序的消極作用。秘密教門的教首騙財斂錢,對信徒實行精神控制﹔幫會則從事打架斗毆、搶佔地盤、搶劫勒索等危害社會的活動。到現代,秘密教門更是演變為反動會道門組織,秘密會黨則大多淪為黑社會,成為人民民主專政的打擊對象。

  作者簡介

  孟超,1958年生,山西運城人,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副社長、編審,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委員。

(來源:中國文化報)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