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勤演唱會火情發生時,現場大部分觀眾都沒有注意到。(網友“傾斜的小白”攝)
影片《趙氏孤兒》發布會現場舞台坍塌。
演唱會上的“火花”
1月12日21點50分,位於上海浦江沿岸的奔馳文化中心,香港歌手李克勤正沉浸在歌曲《愛不釋手》的演繹中。
當晚,這位知名藝人的演唱會在這裡舉行。21點51分,當歌迷們的情緒漸被點燃之時,坐在5層看台528區域的一些觀眾,卻突然聞到了一股燒焦的味道。演出很精彩,一開始大家並沒有很在意,不過,隨后這股燒焦的味道越來越重,他們四處張望,發現528區域接近最后一排的位置冒出了濃煙,不一會兒還出現了小火星,並且伴隨有?啪作響的聲音。
528區域位於奔馳文化中心最高的5層看台。坐在該區域第六排的歌迷小曾說,前面5排人比較多,后面幾排還有二三十名觀眾,起火的位置附近人比較少。發現濃煙和火星之后,她們開始撤離,並將情況告訴了門口的保安人員。由於火勢並不大,觀眾顯得比較鎮靜,沒有人尖叫和亂跑。
奔馳文化中心曾經歷過2010年上海世博會開閉幕式和200多場大型文化演藝活動的考驗,在安全方面有著較為完善的消防預案和應急措施。據場館方面工作人員介紹,文化中心內至少配備了2200個滅火器,加上備用的差不多在2400個。而按照一般的演出標准,一個看台門口配備了兩個工作人員,看台邊欄還有兩個保安,全場有對講機互通情況。接到觀眾的報告后,文化中心的七八個工作人員很快拿著滅火器跑過來處理此事,並開始疏散尚未撤離的觀眾。
幾分鐘后,火情被扑滅。受此影響的觀眾,有的被疏導到現場2層看台,有的則只是撤到了隔壁看台繼續觀看演出。多位觀眾表示,這是第一次在演唱會上遇到這樣的情況。
對於當晚五樓發生的火情,現場的絕大多數人並不知情。偶有注意到的,以為是有人放煙火。更多的人是在演出結束后通過微博、網絡等渠道才了解到相關信息。台上賣力表演的李克勤,對於此事亦毫不知情,演出沒有受到影響。直到次日早上7時左右,了解到火情的他在微博上感慨:“昨晚在上海的演唱會,我也是唱完后才知道看台上因機件故障而真正‘火’起來!幸好並無影響節目進行。”
不過,奔馳文化中心則很快通過官方微博對此事做了說明。在1月13日零點31分發布的官方聲明中,奔馳文化中心介紹了本次事故的相關情況:“在21點51分,五樓528區域觀眾向工作人員反映有異味。客服人員發現5層最后一排的后面通道冒出火星,安保人員立即用滅火器進行滅火,2分鐘內火源被扑滅。除電源線接頭燒壞外,沒有其他物品燃燒。”
奔馳文化中心表示,在發現火源時,文化中心客服人員立即對該區域的100多位觀眾緊急疏散,並引導他們至二樓看台繼續觀看演出。整個疏散過程安全有序,現場沒有人員受傷。整場演唱會沒有受到影響,正常結束。
據悉,經初步檢查,此次事件是由於搭建公司追光燈的臨時電纜航空對接頭故障引起火源。奔馳文化中心表示,專業部門的檢查結果出來后,他們將及時向社會通報相關信息。(衛 華)
演出中的致命“殺手”
2012年2月,王菲重慶演唱會因現場觀眾席坍塌致使十余名觀眾受傷﹔5月,江蘇衛視主持人孟非在錄制《非誠勿擾》時不慎掉落舞台,致左手骨折﹔10月,北京大學百年大講堂廣場上搭建的大舞台發生坍塌,一名泰國留學生手臂擦傷﹔12月,江蘇揚州市體育公園內一臨時搭建的主舞台發生坍塌事故,導致舞台上方臨時搭建的大屏倒下,砸傷台上工作人員。據不完全統計,僅2012年,受到媒體廣泛報道的舞台安全事件就達到了4起,而因為各種原因不被公眾知曉的此類事件則更多。
近年來,隨著文藝演出的日益增多,演出安全事件進入多發期。簡單梳理大眾媒體的相關報道,可以發現,已經發生的事故,主要集中在以下幾類:
一是舞台坍塌。這是媒體報道中最為常見的舞台安全事故。在社會上引起較大影響的有:2002年,張學友武漢演唱會,因臨時搭建的看台突然倒塌,造成近百名觀眾受傷﹔2003年元宵節,濟南泉城廣場上臨時搭建的舞台突然發生坍塌,造成至少兩人受傷﹔2009年,央視6套《佳片有約》欄目錄制節目的一演播廳觀眾看台突然坍塌,有36人被送至醫院治療﹔2010年,影片《趙氏孤兒》發布會現場,媒體區木板台塌陷,多名記者受傷﹔2011年,陝西省體育場一演唱會搭建舞台突發事故,10多米高鋼結構舞台坍塌,將正干活的6名工人砸傷﹔2011年,台灣省嘉義市為舉辦跨年晚會搭建舞台時,鷹架鋼板斷裂,造成一死一重傷。
二是操作失誤。這也是導致舞台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比較有影響的包括:2005年12月齊秦北京演唱會,樂隊鼓手在與齊秦合唱時突然掉入升降台,在被送往醫院后不幸不治身亡﹔2006年,周杰倫深圳演唱會前,一位負責搭建電視牆的工人在工作時安全帶突然脫落,導致其摔落地面不幸身亡﹔2006年,音樂劇《北京女孩》在北京首演,主演伍思凱不慎墜台導致韌帶斷裂﹔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獨舞《絲路》的彩排中,演員劉岩不幸從三米高台墜下,嚴重受傷﹔2009年,潘瑋柏武漢演唱會上,擔任嘉賓的紀佳鬆從舞台升降空洞跌落﹔2009年,縱貫線北京演唱會上,羅大佑在演唱《握手》時突然掉進了用於鋼琴升降的空隙,所幸除了擦傷手指外並無大礙。
三是火災。近年來,因火災引發的安全事故也偶有發生。2009年,湖南一所高校在迎接評估的匯報演出上,幕布突然著火﹔2004年4月,伍思凱和張信哲的“雙聲帶”台北演唱會因演出場館發生火災事故而被迫延期﹔2010年12月,浙江衛視跨年晚會的舉辦地——黃龍體育館發生火災,事故初步查明為空調過熱,引發電器著火。幕布起火,是這類事故的一個重要原因。
四是安全預案不到位。1994年發生在新疆克拉瑪依友誼館的特大火災事故,盡管直接原因是“靠近燈光的舞台幕布因過熱自燃而釀發大火”,深層次的原因則是違反有關消防法規,安全預案不到位。類似的案例還有2004年發生在北京密雲的踩踏事故。
此外,演出中可能給演員、工作人員甚至觀眾帶來致命危險的“殺手”還有吊挂物的墜落等等。(衛 華)
舞台安全事件何以多發
出於對演出事故不斷發生的擔憂,2009年,中國藝術科技研究所聯合北京工業大學、國家大劇院等單位成立了“劇場安全問題研究”課題組。他們申報的《劇場等演出場所安全管理體系的研究》,被列為2010年度文化部科技創新項目。
在研期間,課題組翻譯了英國、日本等國家的舞台安全管理資料,收集整理了國內演出安全管理相關資料及法律法規,針對當前劇場建筑、舞台設備、演出管理的安全隱患,完成了《劇場等演出場所安全管理體系的研究》報告,為今后劇場安全管理體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在課題組看來,演出活動日益復雜而協作機制相對滯后、有關人員安全意識不到位、缺乏成熟完善的安全管理體系等,是造成當前舞台安全事件多發、頻發的重要原因。
協作機制跟不上演出發展
當前,文藝演出活動不僅數量越來越多,而且正在發生著很大的變化。“我國演出場所的形式、樣式不斷創新,從廣場大型演出到實景舞台演出,規模越來越大,設施設備越來越復雜多樣。”課題組成員、中國藝術科技研究所文化標准中心主任閆賢良說。
這些變化,使得演出制作變得更專業化和細分化,對演出活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客觀上要求有一套成熟完善的協作機制來支撐現代演藝業的發展。然而,目前的實際情況是,演出工作人員之間的溝通卻變得淡薄了。在很多的工作現場,演出主辦方、制作單位以及負責舞美、燈光、音響、舞台機械設備等的相關工作人員眾多,他們各有各的制作流程以及設備管理程序,各自施行自己制定的安全標准和措施,而把全體從業者統一起來保証安全的指揮系統變得很薄弱。在這樣的情況下,那些足以誘發事故的、不宜被發覺的因素及安全隱患出現的幾率越來越大。
安全意識不到位
相關人員的安全意識不到位,也是導致當前演出安全事件多發、頻發的重要原因。
我國現代化劇場建設從20世紀末開始,首批10年建齡的劇場,一些易損件、磨損件,都到了大修的期限。然而,當前我國劇場的運營管理,既無折舊,也無維修費專用款項。閆賢良說,沒有政府部門或行業部門的推進,到齡的設備和系統得不到及時維修維護和零件更換,將隱藏極其危險的安全隱患——小則出現演出事故,大則造成人員傷亡﹔尤其是電器件,得不到及時更新,極易引起火災,造成國家財產損失。然而,事實上,這一問題尚未引起足夠的重視。
此外,由於日程安排、經費等原因,許多文藝演出的制作周期往往非常緊張,這就使得制作團隊的工作強度不斷加大,導致參與演出人員對最基本的安全意識認識不足,對安全警示技術教育不屑一顧,演出過程中也缺少針對從業人員開展的必要的安全教育,缺乏安全對策。因此,一些由於舞台從業人員操作失誤而導致的事故也凸顯出來。
由於安全意識不到位,對已經出現的舞台安全事件的認識和反省也往往不到位。課題組在收集演出安全事故的案例時,遇到的困難超出了預期。而據課題組分析,其原因有如下兩點:一是凡出事故單位都無上報統計制度,事故發生后無處查詢、無從調查﹔二是出事方對事故遮遮掩掩,不配合調查統計。由此可見,當前演出單位的安全意識是何等淡漠。
安全管理體系缺位
研究過程中,由中國藝術科技研究所舞台科技部主任閆長青和北京工業大學劇場設計與舞台技術研究所所長李國棋擔任負責人的課題組,對英國、日本等相關國家的舞台安全管理體系標准進行了認真的研究。他們發現,相對於演藝業的發達國家,我國在演出場所安全管理體系的建設方面相對薄弱。
資料顯示,直至今日,我國公開發布的安全管理文件中,均未涉及有關演出安全管理體系的內容。國家衛生安全生產管理法規中,規定了各種行業安全體系建立和整頓的方法,但其中並沒有專門針對演出制作行業的規定,也未提及高空作業、開口處作業人員墜落,物體吊落,黑暗處工作等保証安全的措施。目前,劇場等演出場所安全管理大都沿襲了各自不同的制作體制,安全措施五花八門。
此外,勞動安全法中規定了危險性高的工作場所必須制定安全管理體系,但是法令上沒有規定劇場等演出場所“安全責任人”的責任。
由於國家和行業部門沒有實施安全管理的措施,盡管部分演出場所自身發現了很多安全隱患,卻缺乏申請資金、停演維護的正當理由。
課題組建議,“為了喚醒大家的安全意識,減少演出安全事故,應加快建立劇場等演出場所的安全管理體系。”(思 哲)
期待演出安全管理體系盡早形成
由中國藝術科技研究所、北京工業大學、國家大劇院等單位聯合實施的《劇場等演出場所安全管理體系的研究》初步建立了劇場等演出場所安全管理體系,為相關法規的貫徹實施提供了技術支撐,為編制劇場等演出場所安全管理標准、安全工作標准,為我國劇場等演出場所安全標准與國際標准的接軌奠定了基礎。
當然,目前的研究仍是初步的成果。演出活動從制定計劃,到進入劇場等演出場所,包括進場、裝台、排練、演出、拆台、運景等過程,需要多工種人員參與,安全管理表現出一定的時間性,應當明確所有參與演出制作方的作用和責任。此外,必須對演出程序、技術人員、劇場等設施管理人員等進行統籌管理,且各方應當達成共識。開展與此相關的課題研究十分迫切。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待開展研究的課題。如:劇場等演出場所有各種吊挂物、可動舞台機械設備等,在這種場所的高空、暗處工作,具有獨特的工作環境﹔投影、激光、LED大屏幕、特殊效果等﹔室內外臨時搭建舞台等——不同的演出活動沿襲了許多傳統的管理模式,也有各自獨特的安全標准。這些標准具體怎麼制訂,都需要我們深入地研究和探討。
期待符合我國實際的演出安全管理體系盡早形成。
(來源:中國文化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