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解決這些問題的辦法隻有一個——改革!以改革滿足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以改革突破文化發展的困境,以改革謀求文化發展的思路,以改革促進文藝創作的新繁榮。
●不面向市場,文藝創作就會重蹈“政府是投資主體、領導是基本觀眾、獲獎是主要目的、倉庫是最終歸宿”的舊轍。
●文藝創作要解放思想,一不能走閉門造車、僵化保守的死路,二不能走唯利是圖、以利潤思維取代審美思維的邪路。
●創新是繼承基礎上的創新,沒有繼承的創新是無源之水,這是真理,也是常識。
在重要的社會轉型期,如何面對信息爆炸、受眾分化、文化多元等外部環境的挑戰,創作出符合當代人生存狀態和精神需求的文藝作品?在市場經濟時代,文藝創作如何處理“雅”與“俗”、藝術價值與商品價值、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之間的關系……解決這些問題,隻有一個辦法——改革!以改革滿足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以改革突破文化發展的困境,以改革謀求文化發展的思路,以改革促進文藝創作新繁榮。
面向市場,才能服務群眾
面向群眾是文藝創作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不面向群眾,文藝作品就無法做到反映生活、表現人民、揭示社會本質,就會陷入假、大、空的泥淖。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面向群眾必然要求我們面向市場。人民群眾是文化市場的消費主體,市場已然成為服務群眾的重要渠道。從這個意義上講,佔領市場,就是服務於群眾﹔市場份額越大,服務的群眾就越多,體現出的社會效益就越強,文藝作品的價值就越能得到體現。不面向市場,文藝創作就會重蹈“政府是投資主體、領導是基本觀眾、獲獎是主要目的、倉庫是最終歸宿”的老路,就難以實現文藝作品奉獻於人民、服務於人民、屬於人民的宗旨。
文藝創作既要面向群眾,也要面向市場,這兩者是相互統一的。我們既要反對庸俗文化充斥著銅臭的氣息,在利潤的誘惑下招搖過市﹔也要反對文藝創作脫離群眾、無視市場,與大眾消費旨趣相背離的孤芳自賞。如今,人民群眾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文化需求主要靠市場來滿足,市場已成為人們進行文化消費和滿足文化需求的主要途徑。脫離了終端市場和觀眾的檢驗,我們的創作隻會越來越萎縮,視野隻會越來越狹窄,就更談不上文藝創作的現實性和當下性。特別是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文藝創作面向市場、面向群眾的趨勢,更為迫切。
解放思想防止走極端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在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歷史進程中,思想解放必須把握正確方向,把思想認識從那些不合時宜的創作觀念、創作方法和創作體制的束縛中解放出來,創作出真正有傳統文化底蘊、引領時代潮流、讓人民滿意的文藝精品。
具體來說,文藝創作一不能走閉門造車、僵化保守的死路,二不能走唯利是圖、以利潤思維取代審美思維的邪路。前者表現在有些創作者固步自封、不思進取,其文藝創作的題材選擇、語言表達、形象塑造、技法展現等陳舊不堪、迂腐不化,如此產生的作品不但與信息時代格格不入,更難贏得多元社會的共鳴。后者則打著市場經濟的旗號,以經濟利益來衡量一切文藝作品,為謀取物質利益把低俗當高雅,把媚俗當創新,失卻了道德標准和價值判斷。
解放思想,需要辯証地看待文藝與受眾、文藝和市場的關系問題。一方面市場意識不是惟票房意識、惟經濟意識,注重市場和注重所謂的“利潤”不能畫等號。事實上,我們的文化市場非常大,主旋律、高雅藝術、民間藝術都可以擁有市場,關鍵在於如何細分,如何引導。另一方面,注重市場不能簡單地與迎合觀眾畫等號,市場意識並不意味著不加分析、消極適應,甚至盲目順從低級趣味。我們不能淡化甚至消解文藝傳播民族文化的使命意識和責任意識,不能須臾忘卻“重在引領”。
30多年的改革實踐証明:中國先進文化的發展,就是在不斷解放思想、更新觀念中實現的。作為建設中國先進文化的關鍵,文藝創作需要進一步解放思想,沖破一切阻礙文藝創作發展的體制、機制性障礙,在各種思想潮流的碰撞中把握住方向。
創新要把握兩個要素
文藝的生命在於創新。文藝創新是一項艱苦卓絕的勞動,要求創作者既能熟悉傳統,也能與時俱進﹔既能耐得住寂寞,也能經得起誘惑。
在新的歷史時期,文藝創新需要把握好兩個關鍵問題:一是要尊重藝術規律,不能背離藝術本體。創作雖無定規,但藝術有自己的客觀發展規律,創新必須建立在尊重規律的基礎上。現在有一些文藝作品,特別是對傳統藝術進行“創新”的作品,往往為新而新,背離文藝本體,斷裂傳統根基,最終只是曇花一現。創新是繼承基礎上的創新,沒有繼承的創新是無源之水,這是真理,也是常識。二是要堅持正確的創作導向,以高度的文化自覺、自信來創作體現時代和人民發展進步的“主旨”和“主調”,創新不能盲目而上,無的放矢,急功近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