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人口較少民族文化亟待保護傳承--文化--人民網
人民網>>文化>>滾動新聞推薦(時效性強新聞)

雲南人口較少民族文化亟待保護傳承

2013年01月23日13:07    來源:中國新聞網    手機看新聞

  中新網昆明1月23日電(馬騫)“我的父親是德昂族第一個大學生,但是現在我的孩子卻不會說自己的民族語言。”23日,雲南省人大代表楊艷在雲南省第十二屆人大一次會議上表示,雲南人口較少民族文化保護與傳承正面臨困境。

  中國人口在10萬人以下的人口較少民族共有22個,而雲南省境內即居住著獨龍族、德昂族、基諾族、怒族、景頗族、阿昌族、普米族、布朗族等8個。其中,基諾族等5個民族是從原始社會末期直接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的“直過民族”。近年來,通過集中扶持,人口較少民族聚居區基礎設施和社會事業得到較大提升,民眾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但文化保護傳承卻不樂觀。

  “我們許多少數民族隻有語言沒有文字,所以很多東西隻能靠口口相傳,但如果有一天,連語言都不會說了,很多東西難免流失。”基諾族是中國最后一個確定的少數民族,人大代表唐海英說,人口較小民族的文化如何搶救、保護與傳承,是她一直關注的重點。“真正懂得民族技藝的人,需要給予資金去保護,也需要有人去學。基諾族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民歌表達,在少數民族中民歌種類名列前茅,可即使是我,也隻會唱一些簡單的歌曲,而婚喪嫁娶之類的歌曲,已經不會了。”

  一直以來,重經濟發展速度、輕民族文化保護的傾向,使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承和保護面臨極大困難。雖然對於少小民族的文化保護與傳承,大家都沒有異議,但如何保護,卻缺乏行之有效的方法。獨龍族代表馬正山說,主流文化對少數民族文化的沖擊不可避免。“就像獨龍族的紋面女,現在隻有40人左右,而最年輕的也有56歲了。有人說,可以找一些年輕漂亮的獨龍族女性來紋面,但似乎也不可行。”馬正山說,可以制作類似於紋面花紋的貼紙,讓外來人群了解“紋面女”的歷史及意義,也隻有將文化和旅游結合起來,才是目前適合“紋面部落”保護的方式。

  “語言、文化不傳承,民族會消亡。”怒族代表韋昌對此很是擔憂,由於雲南沒有單一民族聚居地,即使是已經採取漢語和母語的“雙語”教學,也未能顧及到每一個民族。“我們福貢很多地方通用?僳語,而很多怒族孩子都不會說自己的民族語言了。”

  事實上,雲南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強對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承和保作。但由於各地對民族文化保護的認識不一,導致了民族文化資源流失嚴重、人才缺乏、民族文化保護區沒有得到有效保護。“有時候,我們非要穿上這一身民族服裝,人家才知道,‘哦,這人是少數民族’,但具體是什麼民族,可能包括我們雲南人都有很多人說不上來。”景頗族代表段梅說,仍要加大對民族文化的宣傳,“不要走到村寨裡才知道,這個民族原來有著這樣的風俗民情。”

  代表們建議,希望能有“大家共同關注民族文化、熱愛民族文化的社會氛圍”,把保護、搶救、傳承民族文化納入整體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切實採取有效措施加強對民族文化的保護。此外,政府應加強管理,有計劃、有秩序地開發文化市場。對瀕危文化,還應增加搶救經費的投入,建立民族民間傳統文化保護基金。對雲南獨有和人口較少的民族要盡快建立保護區,制訂保護區條例,依法實施對保護區域的有效保護。相關專家建議,要讓少小民族認識到自己文化的價值,讓他們能在大的沖擊之下有免疫地保護﹔而另一方面,也要讓更多的人了解並為他們的文化喝彩,增強保護和傳承的信心。

(來源:中國新聞網)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