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解:你小子有股倔強的勁。
正解:你這不是拿我找樂子嗎?
正解:你少跟我繞圈子。
正解:要不是你在,我們家可就真完蛋了。
新京報訊 (記者劉瑋)央視一套開年大戲《全家福》開播第三日收視就沖到全國第一。全劇圍繞四合院幾家人的悲歡離合,展示了老北京六十多年的生活變遷。作為一部以北京為背景的電視劇,《全家福》中的“京味”可以算是頂級水平,有網友整理出部分北京話台詞,如“打?”“崴泥”“哩格愣”“臭嘎?”等做出一份“北京話測試問卷”。在追看劇情的同時,學說北京話也成一大亮點。
台詞考卷難壞觀眾
《全家福》最大亮點便是以幽默風趣的京味語言刻畫了一群性格鮮明、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自行車的舊?轆、冬天囤的白菜、煤篩子,這些小物件進不了博物館,但它們身上濃縮著別有意義的老百姓的編年史。”制作人李功達表示,《全家福》是一部老百姓的生活史詩。“這裡沒有驚天動地的大事件,有的只是家長裡短、柴米油鹽。”
劇中台詞也均是典型的京腔京調,對白詼諧、句句都帶著刺兒﹔解放前逢人就招呼“爺”“您哪”,解放后則張口閉口“同志”。窄窄的街道上,糖葫蘆叫賣聲此起彼伏。而劇中不少老北京用語也讓網友掀起了一輪學說北京話的熱潮,有網友按照劇中台詞總結出一套考卷,如劇中王滿堂說,“要不是你在,我們家更崴泥了。”其中“崴泥”是什麼意思,難倒了不少觀眾。
吳剛夫婦吃蒜顯溫馨
劇中兩位主演吳剛、岳秀清夫婦都是北京人藝的演員,因此對於劇中人物的“北京味”演繹起來也是駕輕就熟。而兩人也都在自己父母身上找尋“老北京”的味道,吳剛就發現自己父親把弄手掌中幾個球的動作很有味道,而岳秀清則將母親曾經穿過的衣服搬到劇中做“道具”。
而夫妻倆雖是首次在影視劇中合作演夫妻,卻格外默契。有場吃蒜的戲,按劇本岳秀清隻要給蒜放桌上就行了,可拍攝時她把蒜咬成一瓣一瓣的給吳剛,因為生活中他倆就是這樣,“這種默契是很難設計出來的,要是我給其他男演員把蒜咬了,人家也不敢吃啊。”
■ 小課堂
可能=“橫是”
在哪兒住=“挨哪兒住”
從小=“打小兒”
后頭=“后尾(yi尾巴的尾)兒”
堅硬=“硬?”
說不准=“二乎了”
惹事=“捅婁子”
順便=“捎帶手兒”
責備=“呲得”
反感=“膩歪”
突然=“抽不冷子”
(網友總結的北京方言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