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散思維全面進軍
但要筑成自己的金錢帝國,僅依靠小品一項顯然是不夠的,所以極富商業頭腦的趙本山在以腳下這片黑土地為靈感園地的基礎上,更是不斷開闊眼界、發散思維,向多個領域全面進軍,並取得了令人咋舌的成功!
例如,很多人可能都會感到驚訝的趙本山的第一桶金,不是春晚、小品,也不是“劉老根大舞台”,竟然是煤炭經營和運輸。1993年,趙本山成立了自己的第一家公司——沈陽本山藝術開發總公司,出任董事長兼總經理。而這個公司除了做文化、廣告和影視之外,最重要的一項業務就是從事煤炭經營和煤炭運輸業務。
隨后,趙本山又發現了一個巨大的商機,那是2001年正月十五的晚上,趙本山帶著幾個朋友去吉林玩,在高秀敏的邀請下,他們一行人來到當地一家二人轉劇場看表演,被張小飛夫婦合演的《傻子拉媳婦》逗得差點樂癱在椅子上。當晚,趙本山就收了張小飛做徒弟。回去之后,趙本山覺也不睡,開始策劃今后二人轉的發展。隨后,趙本山採取了一系列行動來推廣二人轉藝術:連續舉辦了“本山杯”二人轉大獎賽,遼寧、吉林、天津、北京等地“劉老根大舞台”的相繼建立以及本山藝術學院、遼寧民間藝術團的成立,都給二人轉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同樣是地產投資,趙本山卻與一般明星都投資住宅、豪宅的習慣不一樣。除了在三亞、北京以及沈陽等地的房產目前已增長了數千萬元外,他在沈陽斥資8000萬元興建的影視基地才是最為外界矚目的固定資產。這個影視基地佔地20公頃,目前市場價值已達到7億元人民幣。該影視基地地處沈陽棋盤山風景區,實際上是一個集影視拍攝、休閑娛樂和文化教育於一體的大型主題樂園。
同時,除了普通的影視音像產品,本山傳媒已經將營銷內容覆蓋到“明星人偶公仔、明星肖像變色水杯、水晶工藝品、人物漫畫折扇、特色山貨”等深度產品開發上,在“劉老根大舞台”出售,就專業程度而言,完全實現了一條龍、產業化的操作。對比大多還處於任經紀公司“操控”階段和那些能建起自己的工作室已屬不易的國內娛樂明星,這樣大手筆的集團化、產業化運作模式,實在令人驚嘆。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