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與委蛇的"蛇"為何讀作"y?"?學界有三種說法--文化--人民網
人民網>>文化>>滾動新聞推薦(時效性強新聞)

虛與委蛇的"蛇"為何讀作"y?"?學界有三種說法

2013年02月04日10:39    來源:揚子晚報    手機看新聞

  “蛇”是一個多音字,有兩個讀音,分別是sh?和y?。在《現代漢語詞典》中,隻有委蛇(w?iy?)中蛇讀作y?。近日,有讀者向本報提問:為什麼虛與委蛇中的“蛇”讀作y?而不是sh??記者採訪及查找資料后發現,關於“蛇”的讀音,學界有許多不同的說法,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三個。

  通訊員 米雁 揚子晚報記者 朱威

  觀點一:“委蛇”是聯綿詞,隻記音不表義

  現代漢語中,“委蛇”連用的時候是個聯綿詞,“蛇”不讀sh?,也不指爬行動物。聯綿詞就是兩個音節聯綴成義而不能分割的詞,組成詞的兩個字隻表音,不表義,如葡萄、伶俐、駱駝等。因此,一個聯綿詞往往有多種寫法。比如“委蛇”還有“委它”、“逶迤”、“逶迆”、“逶蛇”、“威夷”等詞形。都讀作w?iy?,含義也是綿延曲折的樣子。

  古人用字沒有現代規范,加上不同地域的用字習慣、方言以及時代變遷,造成現在一字多音的情況。在不少漢語研究著作中,學者常常舉出“委蛇”這個例子,來說明聯綿詞隻表音不表義,要解釋這樣的詞,隻能“因聲求義”,不能看文字。

  鏈接:宋代的洪邁在《容齋五筆》中,說“委蛇”這個詞有12種變化﹔明代的方以智在《通雅》中搜羅了“委蛇”的32種書寫形式﹔近人符定一更是在《聯綿字典》中,羅列了“委蛇”的84種不同寫法。“委蛇”真可以說是聯綿詞的“變體之王”!

  觀點二:“y?”是繼承了古音的讀法

  因為歷史和地域分割的原因,古籍中同一個事物往往有好幾個同音詞來記載。記者查找了許多文字學書籍發現,經過考証,“委蛇”最初的字形是“委它”。“它”是象形字,在甲骨文當中,就是“蛇”(sh?,爬行動物)的初文。同時由於“它”、“也”二字上古時期的形體、讀音都很相近,古籍當中二者常常通用,故而以“也”“它”為聲符的“蛇”“迤”“迆”等字上古音讀音一致或相仿。唐陸德明《釋文》中,“‘?’,本又作‘蛇’,同音‘移’”。而“也”與“移”的上古音是相同的,都為余紐,歌部。在《字匯補》一書中,“委蛇”之“蛇”古音為“以遮切,音耶”。

  而隨著歷史上語音的演變,上古音中原本讀音近似的“它”、“也”、“蛇”、“迤”、“迆”讀音發生了改變,發展到當代,有些讀音的差距已經很遠了。“虛與委蛇”的“蛇”,因為凝結在一個詞中,沒有像其他詞匯裡的“蛇”一樣發生很大改變,依然保留了古音讀法。

  鏈接:古籍中幾個同音詞記錄同一個事物的類似例子還有伏羲、宓羲、包犧、?犧、伏戲等,他們在上古讀音都一致,都是對“伏羲”名字的記錄。另外,書本上記載的“音”隻能說是擬音,至於上古時代具體怎麼讀,現代人已經不能准確地讀出來了。

  觀點三:表“曲折通過”時,“蛇”讀作“移”

  “委蛇”中的“委”,是彎曲的意思。因為造字時取的是禾谷垂穗時彎曲的樣子,所以它的意義符號是“禾”,“委”字下面的“女”字也有柔順的意思。因此,“委蛇”的本義,也就是隨彎就彎的蛇。

  隨著時代的發展,“委蛇”產生了不少引申義。比如“蛇”是細長形,“委蛇”可以表示“綿延不絕”﹔蛇性好曲,“委蛇”也可以表示“曲折婉轉”等。不管如何引申,都是從虫蛇的特性而來的。記者發現,“委蛇”最早見於《詩經》(“退食自公,委蛇委蛇”),用的就是引申義。

  宋朝陳彭年等人編著的《廣韻》中,有這樣的說法:當“蛇”表示“曲折通過”時,其讀為“弋支切,音移”。

  鏈接:在《庄子·達生》中,“委蛇”被形容成“其大如轂(車輪中心的圓木),其長如轅,紫衣而朱冠”的模樣。這裡的“委蛇”仍是本義,不少人因為這句話判定“委蛇”是鬼怪,鬼怪是虛幻的,“虛與委蛇”的意思就是懶得跟鬼怪打交道,假意敷衍。這種說法是不准確的。“虛與委蛇”這一成語的確是指對人虛情假意,敷衍應酬,但用的是“委蛇”的引申義,即隨便應順。

(來源:揚子晚報)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