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著名女作家遲子建的新書《黃雞白酒》由湖南文藝出版社推出。《黃雞白酒》收錄了遲子建近兩三年創作的5部中、短篇小說,均為首次出版。小說集繼承了遲子建一貫的風格,以溫婉的筆調講述市井小人物的故事。近日,遲子建接受記者的郵件專訪,說起了自己的寫作歷程和文字風格,同時就當下的文學現狀和觀點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路途
寫作之筆是不離不棄的伴侶
遲子建從1983年開始寫作,至今剛好三十年。提到寫作的原因和動力,遲子建表示堅持寫作就是因為喜歡。遲子建說:“寫作讓我找到了一個不離不棄的‘伴侶’,那支看不見的筆,隻要你不背棄它,它絕不會別你而去。”在她看來,這正是三十年寫作之路留給她最寶貴的東西。
當記者問及文學對她意味著什麼時,她說,“文學對我意味著什麼?我願意重復我曾經說過的那句話:提著文學這盞燈,你就不怕一個人走夜路。”
風格
隻寫熟悉的北方,一生寫不完
遲子建的作品,大部分都在描寫北方的世界,尤其以她生長的大興安嶺、黑龍江為背景。遲子建告訴記者,這與她的生活分不開。
新出版的小說集中,《黃雞白酒》寫的就是哈爾濱分戶供暖改造引發的一些糾紛,她是故事的親歷者。遲子建說:“小說中的小酒館、街巷,我都特別熟悉,因為我曾經在那一帶生活了七八年。而這本小說集裡的人物,或生活在哈爾濱,或生活在山林小城,都是我熟悉的人物,熟悉的生活領地,所以寫起來沒有隔膜。”
對於是否會在小說中嘗試全新地域環境?遲子建坦言,如果讓她寫重慶,她沒有辦法寫,因為不熟悉,“所以我的筆還會游走在北方。一個北方,一生也寫不完。”
新作
憂傷中總有不由自主的溫暖
《黃雞白酒》這部小說集,雖然沒有大懸念、大離奇、大波瀾,字裡行間卻透著一股溫情。讀遲子建的作品,哪怕筆調蒼涼,結局悲傷,讀者也總能體會到一種溫暖。比如《黃雞白酒》中,春婆婆盡管愛情、婚姻皆不幸,看透了人間悲歡離合,但她與街坊鄰裡相處洋溢著樂觀與快樂,對生活有著不屈的心態。遲子建曾這樣解讀過她筆下的溫暖:“人肯定會有一種與生俱來的蒼涼感,那麼我們所能做的,就是在這個蒼涼的世界上多給自己和他人一點溫暖。”
觀點
一窩蜂推長篇會產生泡沫
遲子建曾打過這樣的比方:“作家在某種意義上就是個裁縫,要對自己手中掌握的材料,量體裁衣。該做成長袍的你做成短衫就是浪費,該做成短衫的你硬做成長袍就會顯得局促。”提及如今出版社一窩蜂出版長篇的現象,遲子建認為那是經濟利益趨勢,產生了不少長篇泡沫,“而泡沫終會消散”。遲子建告訴記者,她一直在警惕寫作的熟練度,所以她寫慣了農村題材之后,《黃雞白酒》就把筆觸伸向都市。遲子建說:如果作家失去了文字上的生命力,不管寫出多少文字都是空洞的。對於好的文學是什麼,遲子建說:“朴素中的華美,喧囂中的寂靜。”
(來源:西安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