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在太原知名商業街柳巷的山西劇院,始建於1930年,是山西較早的電影放映場所之一,其歷史幾乎就是山西電影事業的縮影。近年來,面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和觀眾不斷提高的觀影需求,劇院不斷改善觀影環境,創新經營思路,走出一條老影院的新生之路。
求實效,下大力氣改善環境
已走過83年歷程的山西劇院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劇院落后的環境、陳舊的設備與滿足觀眾審美需要之間的矛盾。尤其是最近幾年,隨著橫店、金逸等現代影院紛紛在太原落戶,山西電影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與新型影院相比,山西劇院顯然落伍了。
“讓觀眾花最少的錢、享受舒適的服務,才是硬道理。”山西劇院經理杜茂全對記者說,“在改善劇院硬件設施上,我們沒有等、沒有靠,而是主動去銀行跑貸款,想辦法與院線進行融資洽談,積極與技術供應商尋求合作,和施工方進行協商。我們克服一切困難,改善劇院環境,為劇院發展鋪路。”
2012年以來,山西劇院在改善環境上兩次展現了大手筆:一是採用目前國內最先進的放映設施,高標准改造了電影9廳,使改造后9廳的收入達到改造前的2.5倍。二是打造了山西首家5D影廳,並於1月15日正式開業。
如今,山西劇院的環境舒適了,服務水平提高了,票價卻沒有變。以低票價惠民,仍然是山西劇院的營銷之策。
練內功,為劇院發展注入活力
2009年,山西劇院開始探索建立健全各種內部機制,確立了“經理負責、制度保障、獎懲結合”的機制,先后制定並逐步完善了崗位責任制度、績效工資考核制度等各項規章制度,充分調動了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為劇院發展注入了活力與動力。
2012年平安夜,劇院迎來了5000余名觀眾,員工們自告奮勇,自發加班,包括行政人員都充實到場務一線。
促營銷,千方百計拓展市場
為抓住假日檔期,山西劇院針對每一個假日,制定了詳細的營銷預案,根據觀眾人次和觀影需求,及時變更放映時間和影廳配置,以滿足觀眾需求。2012年,劇院實現了情人節單日創收14萬元、暑期7月單月創收125萬元、12月單月收入190余萬元的最好紀錄,單部3D影片《泰坦尼克號》更是創下了80余萬元的票房。
滿足不同觀影群體的個性化需求,也是現代影業的服務重點。為此,山西劇院針對不同觀影群體制定了個性化營銷方案,開展了贈送禮品、海報展示、觀影抽獎、有獎問答等豐富多彩的活動,組織部分影迷成立了“山西劇院鐵杆影迷協會”,定期舉辦各種沙龍活動,邀請影視專家、影片制作方等嘉賓參與,取得了很好效果。
在採用傳統營銷手段的同時,山西劇院還積極利用傳統和新興媒體,開拓新的營銷領域,開展網絡售票業務,先后與多個知名團購網站建立了合作伙伴關系。2012年,該劇院收入1300萬元。
講公益,用實際行動擔當責任
“好多年沒進電影院了,在如今市場經濟環境下,山西劇院還能把公益電影送到我們身邊,讓我們在寒冷的冬天感到了溫暖。”78歲的張慶來老人在看完社區低保對象電影專場后激動地對記者說。
作為一家老牌國有電影企業,山西劇院始終把擔當社會責任當做自己的使命。幾年來,他們把公益電影送到了進城務工人員的工棚以及社區、學校、農村和部隊營房,把黨和政府的關心送到了每一位觀眾的心坎上。
據不完全統計,2012年,山西劇院共開展公益放映活動26次,放映公益電影58場,觀眾達2.13余萬人次。
(來源:中國文化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