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假期,適逢初五,偶得閑暇,在案頭整理舊作,無意中翻到雷抒雁先生寫給我的一篇詩評——《思索的綠樹》,捧卷再讀,往事涌上心頭,仿佛就在昨日,倍感親切。就在沉緬於美好回憶之時,忽接友人電話,告之抒雁先生已於當日凌晨不幸辭世,心中不禁一陣絞痛,巨大的思念之情如浪如滔,血涌心波,遺憾無窮……難道這就是傳說中的心有靈犀?思忖沉吟,回味與先生的交往,百感交集,先生容顏浮現腦海,先生話語縈繞耳畔,先生目光照射碧空,情景交織眼前,內心起伏跌宕,情緒波瀾不平……春節前聽說先生住進了醫院,原想抽時間上北京看望,可俗務纏身,未能成行,正待節后再往,可誰料天不留人,此一去竟成永別,以致成為終生憾事!
與抒雁先生交往二十余年,他不僅是我詩歌道路上的師長摯友,更是我人生旅途中的兄長老哥。我與先生因詩結緣,志同道合,惺惺相惜,以兄長互稱,自始至終相扶相持。隨著時間推移,與先生的聯系日漸增多,與先生的交往日久彌新,隔三差五總要通次電話,互致問候,互相勉勵,互致關懷。先生為人耿直,性格陽光,處世坦蕩,具有超凡脫俗的文人氣節和人格魅力,我對他的尊重是發自內心的。先生與山西頗有淵源,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我在忻州工作時,就常有書信往來。調任長治工作后,來往更頻,先生對我們著力打造的“長治詩群”更是給予了大力的扶持與幫助。那時,我們連續多年與中國作協、《詩刊》社共同組織“春天送你一首詩”大型詩歌朗誦會,在北京保利劇院舉辦“擁抱太行”大型詩歌音樂會,在長治舉辦的“激情三十年——紀念改革開放30年人民詩人雷抒雁詩歌朗誦會”等,每次活動抒雁先生定會推開其他應酬親臨指導。每每見面,更要促膝交談,說詩話誼,把酒臨風,言談甚歡,情猶未盡。2010年夏秋之交,我和抒雁先生又重聚在山西寧武蘆芽山,共同參加詩刊社主辦的首屆“青春回眸”詩會,站在旖旎葳蕤的蘆芽山風景區,沐浴著徐徐清風,聆聽著先生暖人話語,互敘友情,緬懷青春、吟詩作賦,共憶過去的美好歲月,短短的幾日光陰,舉匏樽以相屬,觥籌交錯間,久久不忍離去。今年春節前,在長治舉辦的“中華祈福文化旅游節”上,我們還共同為祖國祈福,可誰料先生竟未能為自己祈來福運,福不佑己,此次見面竟成永訣!時至今日,與抒雁先生的交游仍歷歷在目,轉眼間斯人已駕鶴西去,吾竟痛失摯友!人生之須臾,真乃苦短無常,遺憾甚多。
抒雁先生早年以詩歌成名,他的一生對詩歌藝術是痴迷的,執著的,他的詩歌關注時代,關注民生,關注社會重大事件,其對詩歌藝術的苦苦探索至今也鮮有人可以企及。先生的詩作如恆河沙數,不勝枚舉,《父母之河》感人至深,《歷史,不會忘記》撼天動地,《明明滅滅的燈》洞察肌理,《冰雪之劫:戰歌與頌歌》、《悲回風:哀悼日》、《生命之花:毀滅與新生》更是表達出對國家命運的深切思考與對災區人民的殷殷深情。其代表作《小草在歌唱》更是老幼皆知,家喻戶曉,影響波及幾代人。時至今日,重溫抒雁先生的代表名作《小草在歌唱》,仍覺感人肺腑,憾魂驚魄,激情蕩漾。
隻有小草不會忘記/因為那殷紅的血/已經滲進土壤/因為那殷紅的血/已經在花朵裡放出清香//……如果正義得不到伸張?紅日?就不會再升起在東方?我敢說?如果罪行得不到清算?地球?也會失去分量……
這是我上世紀70年代末在大學期間讀到抒雁先生最棒的一首詩,並因此詩得緣結識抒雁先生。此詩當時在我年輕的內心深處引起強烈的共鳴。在那個時代,先生以大無畏的勇氣,飽滿的激情,關注社會政治問題,揭示深刻哲理,特別是他鮮明的使命意識、深刻的危機意識、清醒的自省意識、強烈的批判精神和真摯濃郁的愛恨情愁,以藝術的方式切入了時代和人類的良知,凝結了民族的一頁深沉記憶,令我對先生產生了深深的景仰。時至今日,《小草在歌唱》所表現出對歷史的反省、對現實的批判、對未來的展望,以及對時代、人生、命運的洞察,仍有極強的現實意義,不愧為經典之作,其歷史地位和史詩價值在新體詩歌的滾滾洪流中無可替代。而今,我尊敬的抒雁先生已遠離塵世,無不是中國當代詩壇的重大損失。
詩如其人。抒雁先生一生都在堅守著詩歌發展的方向與道路,堅守緊貼時代、緊貼現實、緊貼生活。他以詩人的敏感和犀利,針砭時弊,為美好社會和生活歌與呼,把簡潔的筆觸與靈敏的機智、智慧的思索與充滿情感的想象結合起來。從他的作品中,透視著渾厚博大的生活感受,可以看出他淵博的積累和精辟的洞察。他把人民放在創作的中心,時代與現實是他關注的主題,社會責任是推動他前進的不竭動力。他對時代的良知、對人生的頓悟,對世俗的掙扎與超脫,對靈魂與黑暗的審視,如同他的詩歌一樣,成為了他人格修煉與人生涵養的結晶,“月有陰晴圓缺/草有凋零萌生/變幻的色彩是變幻的情感/是一次次激勵我們前進的力量/我們感恩天地/我們祈福世界/給天下一切幸運與不幸/貧困與富有的人們……願天上地下以及我們心中的諸神/福佑中華大地/福佑炎黃子孫”(《為你祈福!神話的土地》)。今年1月16日,他於病榻上寫下了臨終前的絕筆《寫給二十年以后的自己》:“二十年,不能算太長的時間,但對於一個古稀老人來說,已不可輕易言短……我只是希望我們的社會越來越進步,越來越發達,人民群眾的生活越來越幸福……今天,我們全民族正在努力完成一個中國夢,建設一個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夢。這正是千百年來,無數仁人志士流血犧牲,為之奮斗的一個夢想。親愛的,二十年后這封信我希望你能有幸收到。”詩人對時代進步與民生發展的關注,對命運的不屈服與大無畏,更像是一杯苦澀的茗茶,散發出的卻是芳香爽口,清冽宜人的獨特況味,同時也正是人生的多味與命途多舛成就了這位偉大的詩人、作家。
在詩歌的漫漫長卷中,抒雁先生像一棵用生命歌唱的小草,畢其一生,用詩歌喚醒了無數沉睡中的“小草”,其給予中國詩歌的澤被已濃密如蓋,綠蔭已冠及蒼天大樹。更加值得我們回味的是,先生離開我們的這一天,恰是2月14日,西方的情人節﹔而先生的生日,是農歷七月初七,牛郎織女相會的日子,中國的情人節。“兩情相逢”應該不會是單純的巧合,更像是冥冥中上蒼的一種刻意安排。故我含淚撰此拙聯,作為向抒雁先生最后的敘語“生有情去有情情系民魂著肝膽文章抒時代風華,地無言天無言言為詩心凝人性光芒展雄雁英姿。”
雲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抒雁先生與山同在,與水長存,與他偉岸厚重的詩作一同光耀人寰!
(歲次癸巳春節於並州仁綸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