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文從整體動漫產業角度分析了中國動漫和日本動漫的差異,日本動漫產業的成熟程度無疑為宮崎駿動漫的成功提供了土壤,但是即使在日本動漫產業的大環境下,也並非人人都能成為宮崎駿,考察宮崎駿的成就,從其自身分析不可或缺。中國動漫要在國際上立足,必須先降降溫,以做產業而非掙快錢的心態再出發,建立起自己的獨特風格。
中國動漫崛起要建立自己的風格
宮崎駿動漫的最大特征,就是其完全以人文主義為個人風格。在他的作品中,充滿了美好的情感和純真的希望以及強烈的人文主義關懷,在日本國內,他被譽為“國民動畫家”。
大部分人將宮崎駿的風格等同於日本動漫風格,作為日本動漫的優秀代表,宮崎駿作品中對人物的描繪,自然的風光,以及小鎮的風情等等都可以看到日本現實的影子,這已經成為其作品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甚至已經成為其符號,我們看到一些動漫人物或者風景的畫法就會不由自主覺得好像是宮崎駿的動漫。但是,將宮崎駿的成功歸結為其具有日本風格筆者認為有些片面,畢竟其動漫中的情感、人文主義等和其表現形式統一起來才形成了完整的宮崎駿動漫。
雖然筆者並不贊同唯風格論,但中國動漫崛起還是要建立起自己的風格,至少要有自己的識別系統,這樣才有可能走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中國動漫大師”,而非“中國的日系動漫大師”,當然,模仿有時是建立自己的風格的必經過程,我國現在已經有了成功的日漫風格的動漫,即2011年上映的《魁拔》,邁出了成功的一步,以《魁拔》制作團隊的認真與精益求精的精神來探索中國本土的動漫,總有一天,中國動漫也會在國際上有自己的立足之地。
要做產業而不是掙快錢
曾有一篇2009年對宮崎駿的專訪,被問及為何基本隻做電影而電視作品很少時,宮崎駿回答如下:電視一般一周就得放一次,這就像總有一個魔鬼在身后纏著你。一周一次的頻率,與質量之間是一個很大的矛盾。當然你可以分散給其他人做,但這樣品質難以保証。這是我不喜歡的,所以我后來就隻做電影了。從這番話裡就可以看出宮崎駿對動漫質量的態度,追求高品質的作品,就必然投入高制作成本,而投入成本高意味著高風險,但是品牌效應和高質量,往往也能夠吸引更多的觀眾,這樣最終會帶來高收益。
宮崎駿正是堅持原始手繪的制作方式,才保持了其藝術風格,帶有強烈的宮崎駿符號,同時也保証了作品的高質量以及手繪畫面中特有的藝術“光暈”。反觀中國動漫,質量恰是軟肋,突飛猛進的動漫時長卻因質量太爛無法上映,只是造成了資源的浪費,於動漫產業的發展無益。也許動漫產業應該降下溫,慢下來,仔細反思立足的關鍵,拋卻浮躁,然后再出發,才能用真正做產業而不是掙快錢的態度來發展我國動漫。
畫面之外,讓音樂成為另一件藝術品
電影是一門視聽藝術,視覺和聽覺同樣重要,不可偏廢。在宮崎駿的動漫裡,宮崎駿以其認真的態度、精湛的藝術修為為我們帶來了美輪美奐的畫面,而其御用配樂師久石讓則為宮崎駿的動漫更添聽覺方面的美感,使其作品在視聽兩方面都堪稱藝術品。“《天空之城》中,久石讓使用了愛爾蘭民謠,《魔女宅急便》糅合了美國鄉村音樂與民謠,《幽靈公主》中日本傳統音樂經由交響弦樂團的演奏彌漫著時代的空靈和特色。”[1]
久石讓的音樂本身就像是一個故事,但是放在宮崎駿的動漫中又和人物、情節契合那麼緊密,使音樂和畫面相互推動而令雙方都更加充滿感情,引人共鳴。中國的動漫在發展的道路上,也應該注意視聽兩者的結合,注意每一個可以影響的觀眾的細節,這樣才能將中國動漫的質量大幅度提高,以走出國門,走向國際。
[1]、“久石讓遇見宮崎駿”原刊於《金羊網——羊城晚報》2008年8月15日
(作者:田文聰 單位: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 原發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文化產業E周報,編輯略有改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