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文化>>本網原創

村上春樹再落選引熱議 芒羅or村上你鐘情誰?

2013年10月11日09:02    來源:人民網-文化頻道    手機看新聞

     人民網文化頻道10月11日綜合報道 2013年諾貝爾文學獎10日揭曉,加拿大知名女作家艾麗斯·芒羅(Alice Munro)獲此殊榮,頒獎詞將芒羅介紹為“當代短篇小說大師”。呼聲最高的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樹再次落選。這也是村上春樹第5年被提名后落選。下面,本網將為您分別介紹兩位文學大師的代表作品及特色。

    芒羅僅有一部作品《逃離》被翻譯成中文

    記者了解到,芒羅在中國普通讀者中還是一個比較陌生的作家,獲獎前,僅有一部作品《逃離》被翻譯成中文。《逃離》是艾麗斯·芒羅2004年的作品,全書由8個短篇小說組成。該書於2009年由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出版,著名翻譯家李文俊翻譯。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總編輯韓敬群非常喜歡芒羅的作品。他認為芒羅的作品不動聲色地展現了人性,非常細膩,耐讀,“她不是一個熱鬧的作家,她的不張揚的寫作和以前一些諾獎得主張揚、狂歡的寫作形成對比。”

    芒羅及她的代表作《逃離》

  艾麗斯·芒羅(著)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李文俊 譯  2009年7月第一版

  當代“契訶夫”

  在芒羅最為內地讀者熟知的作品《逃離》中,芒羅用珍珠一般語言則集中關注無數女人一生都不曾留意的細節與情緒,該書一舉獲得2009布克國際獎。《逃離》(RUNAWAY)是芒羅2004年的作品,全書由8個短篇小說組成,其中的3篇互有關聯。“故事令人難忘,語言精確而有獨到之處,朴實而優美,讀后令人回味無窮。”逃離,或許是舊的結束。或許是新的開始。或許只是一些微不足道的瞬間,就像看戲路上放鬆的腳步,就像午后窗邊悵然的向往。一次次逃離的閃念,就是這樣無法預知,無從招架,或許你早已被它們悄然逆轉,或許你早已將它們輕輕遺忘。無論是十八歲從父母家出走如今又打算逃脫丈夫和婚姻的卡拉﹔放棄學術生涯,毅然投奔在火車上偶遇的鄉間男子朱麗葉﹔從小與母親相依為命,某一天忽然消失得再無蹤影佩內洛普﹔ 已然談婚論嫁,卻在一念之間與未婚夫的哥哥出逃了一個下午格雷斯……

  專著短篇小說 聚焦平凡女性生活

  艾麗斯·芒羅(AliceMunro)加拿大著名女作家。以短篇小說聞名全球,入選美國《時代周刊》“世界100名最有影響力的人物”。1931年生於安大略省溫格姆鎮,少女時代即開始寫小說。她總是將目光流連於平凡女性的生活,從自己和母親身上尋找靈感,精確地記錄她們從少女到人妻與人母,再度過中年與老年的歷程,尤擅貼近女性之性心理的波折與隱情,以及由此而來的身心重負,細致入微,又復雜難解,看似脆弱,卻又堅忍頑強。我國的《世界文學》等刊物也多次對她的作品有過翻譯與評介。可以說,艾麗斯·芒羅在英語小說界的地位已經得到確立,在英語短篇小說創作方面可稱得上“力拔頭籌”,已經有人在稱呼她是“我們的契訶夫”(美國女作家辛西婭奧齊克語)。英國女作家拜厄特亦贊譽她為“在世的最偉大的短篇小說作家”。

  寫作特點及獲獎情況

  美國女作家、普利策獎得主簡·斯邁利(JaneSmiley)曾這樣稱贊芒羅的作品“既精妙又准確,幾近完美”。長期居住於荒僻寧靜之地,逐漸形成以城郊小鎮平凡女子的平凡生活為主題的寫作風格。故事背景大多為鄉間小鎮及其鄰裡,故事人物和現實中人並無二致,亦經歷出生與死亡、結婚與離異。但泥土芳香的文字背后,卻是對成長疼痛與生老病死等嚴肅話題濃墨重彩的描寫。細膩優雅、不施鉛華的文字和簡潔精致、寬廣厚重的情節,常常給人“於無聲處聽驚雷”的莫大震撼。艾麗絲·芒羅始終以嚴謹的態度對待文學,努力去寫偉大的小說。她寫30頁短篇所用的心力,如斯邁利女士所言,足可抵得上某些作家寫出整本長篇。她在文壇的地位,被比作當代契訶娃——契訶夫的女傳人。在40余年的文學生涯中,芒羅女士始終執著地寫作短篇小說,錘煉技藝,並以此屢獲大獎,其中包括三次加拿大總督獎,兩次吉勒獎,以及英聯邦作家獎、歐亨利獎、筆會/馬拉穆德獎和美國全國書評人獎等。每年秋天的諾貝爾文學獎猜謎大賽中,她的大名必在候選人之列。

    新聞追蹤

    新作《親愛的生活》近日推出

  據新華社消息,2013年諾貝爾文學獎於瑞典當地時間10月10日下午1時(北京時間10月10日晚7時)揭曉,加拿大作家艾麗絲芒羅(Alice Munro)獲此殊榮,新書《親愛的生活》 dear life也將於近日由新經典文化推出。

 艾麗絲芒羅最新作品《親愛的生活》(2012年11月發行英文版)依然是講平凡人的生活。通過短暫的瞬間講人的一生。錯過的機會、命運的捉弄,使人偏離原先的軌跡,改變一個人的想法。一個富有的年輕女孩和處理父親遺產的已婚律師相戀,結果陷入綁架事件。一個年輕的士兵離開戰場,回家去找未婚妻,卻在路上碰到另一個女人,和她墜入愛河……

  故事仍然發生在加拿大小鎮,芒羅的家鄉,休倫湖附近。芒羅曾說:“書裡所描寫的那些感覺很大一部分都是自傳性的。”人物形象鮮明、生動,文筆令人贊嘆。

(責編:黃維、許心怡)

相關專題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