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文化>>滾動新聞推薦

翻譯家林少華:村上作品缺失批評性 或永遠是候補者

2014年10月10日16:58    來源:青島日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翻譯家林少華:村上作品缺失批評性 或永遠是候補者

  曾創作 《挪威的森林》、《海邊的卡夫卡》、《1Q84》等暢銷作品,連續6年入圍諾貝爾文學獎的日本知名作家村上春樹,在9日揭曉的2014年諾貝爾文學獎名單中,再次與之無緣,被媒體稱為“最悲壯”的入圍者。

  連續6年入圍諾貝爾文學獎的村上春樹卻一直與諾獎無緣,因此被媒體評為“最悲壯”的入圍者。日本知名文藝評論家黑古一夫先生評論:比較2012年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品《蛙》而言,村上的《1Q84》缺失了文學作品的批評性。因此,莫言獲獎理所當然,村上恐怕永遠要停留在候補者的位置了。

  村上春樹作品的中文譯者——翻譯家林少華說,今年村上被提名的短篇小說《失去女人的男人們》,又回到男女之間心理和感情糾葛問題,仍是弱化了批評性。“看來,政治體制考量不是他的強項,追究個人心靈的深度與廣度、追求人性中那些難以言喻的微妙關系,才是村上春樹的強項。”

  《挪威的森林》被翻譯引入中國已有25年,其間這位日本作家的作品在中國一直暢銷不衰。據了解,截至今年5月,由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的41本“林譯”村上作品,已達630萬冊之多。

  村上作品為何能一直在國內讀者中受到熱捧,村上自己曾解讀,“故事有趣”和“文體具有普世性滲透力”。而作為長期翻譯村上作品的譯者,林少華總結主要有兩點:

  首先是符合中國社會轉型期以城市青年為主體人群在情感和心靈上的需要。人們生活富裕了,人際溝通不暢等原因卻帶來孤獨感、失落感、無奈無力等時代社會病,年輕人需要獲得一種釋放。

  林少華認為,當下國內一些作家的作品卻很難滿足城市青年的這種需求。“它們要麼是燈紅酒綠的場面,要麼是光怪陸離的題材,缺乏心靈上的溝通與滲透。恰在這個時候,村上春樹的作品‘乘虛而入’了。”

  林少華認為,村上春樹作品中別具一格的語言風格,也是其吸引人的獨特之處。“文學貴在陌生美。村上作品的語言與其他日本作家,甚至一些歐美作家都是不同的,滿足了當下大批城市青年人亟須獲得這種審美愉悅的需求。”(記者姜瀟、王賢)

(來源:青島日報)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