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獎委員會的頒獎詞稱
帕特裡克·莫迪亞諾的作品“喚醒了對最不可捉摸的人類命運的記憶”,捕捉到了二戰法國被佔領期間普通人的生活
莫迪亞諾的作品有何獨到之處?昨日,記者連線其作品的中國譯者之一、法國文學研究者金龍格,他表示,正如諾貝爾頒獎詞指出的,莫迪亞諾小說貫穿了三個關鍵詞:身份、記憶、歷史。
“莫迪亞諾的身份感是明確的,也是迷茫的。這種矛盾糾葛體現在小說中,散發出一種迷人的氣質。”金龍格說。莫迪亞諾的“身份錯亂”與二戰過后的巴黎現實情境有緊密關聯,當時的巴黎、倫敦、羅馬乃至布魯塞爾,歐洲許多城市漂移糾織了各種身份的人,他們背負著沉重的內在和外在壓力,在充滿危機的環境中痛苦掙扎。
莫迪亞諾喜歡使用閃回手法,因為記憶他的寫作中佔據了很重要的地位。金龍格認為,作家嚴格來說都是記憶的動物,對時間流逝極其敏感,寫作對於他們是“把時間留住”的一種手段。
莫迪亞諾的小說中,有時候會出現一些真實的人物。金龍格強調,莫迪亞諾的小說具有歷史小說的一些特點,但他對於歷史事件的接近不像歷史學家,但這並不妨礙其作品中的歷史價值,因為他用文字把他那一代人的集體記憶做了如實的記錄,這也使得他篇幅不長的作品極富歷史感。
我國文學評論家李敬澤認為,歐洲作家寫歷史,寫來寫去就是“二戰”帶來的那點往昔記憶,那些時代傷疤。金龍格就此觀點表示,歐洲作家沒有大事寫小事,莫迪亞諾算是出色的一位。
武大法語系教授張亙:
他絕不遜於克萊齊奧
武大法語系教授張亙:
他絕不遜於克萊齊奧
記者歐陽春艷
“莫迪亞諾的獲獎實至名歸,他與克萊齊奧、佩雷克並稱為‘法蘭西三星’,是屈指可數的幾位能夠同時在文學評論界和大眾讀者群兩方面同時獲得佳績的作家。”昨日,武漢大學法語系教授張亙說,我國的法語研究者一直很重視莫迪亞諾。
2008年,克萊齊奧先於莫迪亞諾獲得“諾獎”,但張亙認為:“莫迪亞諾的地位絕不遜於克萊齊奧,甚至以創作的思想深度和文筆的風格而論,我對他更為欣賞。他與克萊齊奧相比,更為注重對人內心隱秘世界的探尋,克萊齊奧則比較側重於自然界的原生態和烏托邦的社會構想。”
2014年諾貝爾文學獎結果昨晚揭曉,法國作家莫迪亞諾獲此殊榮。莫迪亞諾寫作40余年,出版了大約30本小說,多為七八萬字到十幾萬字的中篇,沒有一部超過20萬字。
昨晚,本報記者連線《人民文學》雜志主編、作家邱華棟,他指出:莫迪亞諾獲獎是中篇小說的年度勝利,說明致力於這種規模文字的寫作也能受到讀者的深入關注,獲得世界最高文學獎項的青睞。
寫中篇原是照顧法國讀者口味
邱華棟說:“莫迪亞諾算不上高產,也絕非低產。他的小說幾乎都出了單行本,這不太是中篇小說作家能得到的待遇。”
邱華棟指出,法國作家有寫中篇的傳統。杜拉斯新近出版了一套全集,36本書全是5萬到10萬字的中篇。“法國讀者喜歡讀中篇,薄薄的一本塞在口袋裡,便於攜帶,隨時可讀,而法國作家大多會照顧他們的口味和習慣”。
當然,如果碰到好的長篇小說,法國讀者也不會放過,“陳忠實的《白鹿原》和賈平凹、莫言等人的長篇在法國都賣得不錯,每年各有幾萬本的銷量。”
他寫“青年彷徨”與村上春樹不同
邱華棟認為,莫迪亞諾算得上是一個特別好的一流作家,在中國文學界的影響挺大,作家王小波、王朔均對莫迪亞諾推崇備至。
邱華棟讀過莫迪亞諾多數中譯本,他認為莫迪亞諾擅長寫一些前沿的、時尚的感受,作品比較合年輕人胃口。“他筆下的年輕人的彷徨感,與日本村上春樹描寫的青年憂傷有很大不同,后者融合了大量流行時尚元素,莫迪亞諾則更偏重哲學一點的思考,他的作品經常描寫人對於時間流逝的無助,眼睜睜看著自我的喪失,進而叩問生命價值,質疑虛無主義,因此他的小說更顯示出某種思考的深度和對於生命的危機感”。
邱華棟指出,比起村上春樹,莫迪亞諾相對更小眾、更知識分子化。
個別作品頗有爭議
邱華棟說,莫迪亞諾不怎麼愛出門,比較宅,而且隻宅在法國巴黎,因此作品格局還是相對比較小,缺乏更大氣的歷史視野。
莫迪亞諾有的小說頗有爭議。邱華棟介紹,莫迪亞諾有部小說名叫《星形廣場》,號稱是“后猶太人大屠殺時代的一部主要作品”,但他這部舉足輕重的作品,翻譯成德文比其他作品整整晚了42年,“原因是這部小說有多處諷刺性的反猶太主義的內容”。由於同樣的原因,該書的英譯本至今還沒有出現。
“我國有個法國文學研究專家叫柳鳴九,我聽說今天有媒體朋友去採訪他,希望他談一談對莫迪亞諾的感受和評價,結果被堵了回去。據說原因是柳先生對莫迪亞諾的評價不是很高。我嘛,不至於像柳老師那樣,但也不至於非常興奮,取個折中吧,還是要恭喜莫迪亞諾。”邱華棟說。
【生平與寫作】
巴黎經常出現在他的作品中
微評>>>
@余中先:前幾天我寫文章談到諾獎:“法語作家中,我則比較看好莫迪亞諾(很遺憾,我沒有翻譯過他的作品,但為他寫過文章),接下來的就是吉尼亞爾和艾什諾茲了。若是幾天后有人告訴我說是一位法國作家獲得了今年的諾貝爾獎,那我衷心希望是你們三人中的一個。”
@鸚鵡史航:我對莫迪亞諾的全部印象,來自一位北京籍青年作家,他當年說他的小說受莫迪亞諾的《暗店街》影響很大。那部中文小說叫《玩的就是心跳》(王朔 著)。
@止庵:有朋友問莫迪亞諾,我說他的作品的中譯本(有二十多部)倒是全都讀過,最喜歡《暗店街》、《環城大道》、《星形廣場》,2005年還曾寫過一篇評論《“海灘人”的告白》,但現在沒必要湊熱鬧多說,隻說一句:莫迪亞諾勝過克萊齊奧不少。
@李洱:新一屆諾獎頒出,莫迪亞諾獲獎。在現代社會中艱難地尋求自我認同,是他的基本主題,但他卻又是一位具有古典氣息的作家。早上有朋友問,村上春樹有無可能,我說絕無可能,因為他是日本的瓊瑤。
@馬竹:莫迪亞諾的文筆純正完美、鋒利自制、簡明流暢、優美穩健、詼諧幽默、富有寓意,探索和研究當代人的存在及其與周圍環境、現實的關系。
(記者周璐 整理)
本報訊(記者歐陽春艷)瑞典文學院昨日宣布,將2014年諾貝爾文學獎授予法國作家帕特裡克·莫迪亞諾,他也是諾貝爾文學獎歷史上第15位獲獎法國作家。
瑞典文學院常任秘書彼得·恩隆德說,莫迪亞諾作為作家,以回憶的藝術喚醒了最難以捉摸的人類命運,揭露了佔領時期的生活世界,從而獲得今年諾貝爾文學獎。瑞典文學院在當天發表的聲明中說,巴黎這座城市經常出現在他所創作的作品中。有時,他也會將自己多年積累的採訪、報紙文章或筆記當中的素材融入作品。
莫迪亞諾向來深居簡出,據瑞典諾獎委員會透露,昨日在開獎后,他們甚至還沒能聯系上莫迪亞諾本人。
莫迪亞諾1945年7月30日出生於法國巴黎西南郊,父親是猶太商人,母親是演員。他自幼喜愛文學,十幾歲便開始嘗試小說創作。就讀大學一年后,他便離開學校專心從事寫作。
1968年,他的處女作《星形廣場》一經出版便備受矚目,這是一部反映社會現實的作品。隨后,他還創作了《夜晚巡邏隊》、《環城大道》、《淒涼的別墅》和《暗店街》等被翻譯成多種語言的暢銷佳作,並獲得過法國法蘭西文學院小說獎和龔古爾文學獎。
莫迪亞諾被譽為“新寓言”派代表作家,其文筆純正、鋒利,幾乎每一部作品都引起巨大反響,是當今仍活躍於法國文壇並深受讀者喜愛的著名作家之一。
記者:你最早的閱讀記憶?
莫迪亞諾:詹姆斯·費尼莫爾·庫柏的《最后一個莫希干人》,我7歲的時候讀的,完全讀不懂但還是堅持讀完了。
記者:你強烈推薦的一本冷門佳作?
莫迪亞諾:特裡斯坦·埃戈夫的《豬圈之王》。
記者:你想讀的一本新書?
莫迪亞諾:彼得·漢德克、W.G。塞保德或是奧爾罕·帕慕克的書。
記者:什麼書能為你帶來平和與活力?
莫迪亞諾:有很多,但我會回答加斯通·巴什拉的書:《水與夢》、《空氣與夢》、《大地與小憩的遐思》。
記者:什麼書你會想要送給大家人手一本?
莫迪亞諾:那些在青春期幫助我生存下去的詩人們:波德萊爾、魏爾倫、蘭波、闊比埃、查理·克羅、日耳曼·努沃、阿波利奈爾……
記者:什麼書逗你發笑?
莫迪亞諾:有很多,比如艾薩克·巴什維斯·辛格的《克羅什馬納街的小世界》。
記者:你會想續寫什麼書?
莫迪亞諾:狄更斯死前沒有寫完的《德魯德疑案》。
記者:你希望能夠以原文閱讀的作家?
莫迪亞諾:賴內·馬利亞·裡爾克。
(據法國《世界報》2013年採訪莫迪亞諾)
【譯者說】
首位中文版譯者李玉民:他的文字規范而典雅 記者歐陽春艷
1992年,莫迪亞諾的小說《暗店街》(又譯《尋我記》)、《一度青春》由漓江出版社推出中文版。昨晚,本報記者連線莫迪亞諾小說的首位中文譯者、首都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李玉民,這位76歲的老先生告訴記者:“當時出版社要推出一套‘20世紀法國文學叢書’,莫迪亞諾是新寓言派代表人物,我們就選用了他的作品。值得一提的是,在這套叢書裡,別的法國作家隻選取了一部作品,莫迪亞諾有兩部。”
上世紀90年代,李玉民教授共翻譯了莫迪亞諾的4部作品,他認為其文字“很規范,極典雅”,“而且寫作比較簡潔,他的小說長度一般在七八萬字左右”。
《暗店街》(又名《尋我記》)是李玉民翻譯的首部莫迪亞諾作品,他對這部小說的印象非常深刻,“找尋自己的身世,是一個容易泛濫的題材,很多作家寫起來索然無味,但莫迪亞諾卻獨辟蹊徑地採用了偵探手法,將故事寫得極為有趣。”
在看過莫迪亞諾二三十部作品之后,李玉民總結:“我覺得他的小說就像一首回旋曲,雖然題材不一樣,但始終是在反映人的一種迷茫狀態。”
【點評】
《收獲》副編審葉開:他無法被中國作家模仿 記者歐陽春艷
昨晚,聽說莫迪亞諾獲得“諾獎”,《收獲》雜志副編審葉開在家裡四處尋找小說《暗店街》,結果那本“二十年前薄薄的小冊子”卻不知所蹤。“二十多年前,中國的文學青年都讀過莫迪亞諾的書,以他的水准和名望,得獎一點也不奇怪。”這位莫言的責任編輯對本報記者說。
在葉開看來,莫迪亞諾小說的優點在於“故事相對好讀,充滿趣味與幽默,對特殊環境有著精確描述,然后有自我尋找的精神”,“很多中國作家都很喜愛這樣的法語文學”。葉開回憶,王小波在小說《萬壽寺》開頭就引用了莫迪亞諾在《暗店街》裡的一段描寫——“我的過去一片朦朧……主人公失去了記憶”。
今年4月,“諾獎”得主馬爾克斯逝世,包括莫言在內的很多中國作家都表示自己的寫作曾深受其影響。葉開昨晚稱:“莫迪亞諾跟馬爾克斯有所不同,很多中國作家喜歡莫迪亞諾,卻無法像模仿馬爾克斯那樣模仿莫迪亞諾。”
葉開分析,法國作家的寫作極具風格,他們往往將對整個時代的判斷與個人印跡完美融合在一起。“莫迪亞諾等一批知名法國作家對整個世界存在巨大反思,對人類處境有著非常明確的自我判斷,在他們的寫作中,是將思想、文化、小說一起推進的,而許多中國作家目前還缺乏這種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