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筆下的年味:莫言兒時為吃帶錢餃子 差點兒丟小命【4】
2016年01月18日10:14 | 來源:人民網-文化頻道

【華東篇】
山東的年味
年夜裡的餃子包進了錢
莫言:為了吃到帶錢的餃子 差點兒要了小命
莫言在《故鄉過年》寫道,小時候,特別盼望過年,熬到臘月初八,是盼年的第一站。這天的早晨要熬一鍋粥,粥裡要有八種糧食——其實隻需七種,不可缺少的大棗算是配料。
終於熬到了年除夕,這天下午,女人們帶著女孩子在家包餃子,男人們帶著男孩子去給祖先上墳。那時候,不但沒有電視,連電都沒有,吃過晚飯就睡覺。睡到三星正晌時,被母親悄悄地叫起來。起來穿上新衣,感覺到特別神秘,特別寒冷,牙齒得得地顫抖。家堂軸子前的蠟燭已經點燃,火苗顫抖不止,照耀得軸子上的古人面孔閃閃發光,好像活了一樣。院子裡黑得伸手不見五指,仿佛有許多的高頭大馬在黑暗中咀嚼谷草。如此黑暗的夜再也見不到了,現在的夜不如過去黑了——這是真正地開始過年了。
年夜裡的餃子是包進了錢的,我們盼望著能從餃子裡吃出一個硬幣,這是歸自己所有的財產啊,至於吃到帶錢餃子的吉利,孩子們並不在意。有一年,我為了吃到帶錢的餃子,一口氣吃了三碗,錢沒吃到,結果把胃撐壞了,差點兒要了小命。
福建的年味
閩南“炸棗” (資料圖)
斯妤:過年要炸成缸的“炸棗” 做整盆的五香腸
斯妤在《除夕》一文中寫道,在閩南老家,這一天是大忙特忙的日子。要擦桌擦床擦門洗地板,要蒸桌面那樣大的白糖年糕、紅糖年糕、咸味年糕,要炸成缸的“炸棗”,做整盆的五香腸,還要換上新漿洗的窗帘床單鋪上雪白的台布。然后,要開始熱氣騰騰地忙圍爐的年飯……
夜幕降臨時,大家便團團圍坐在圓桌前。外婆開始禱告,舅舅們開始祝酒,小孩子們開始整段整段地往嘴裡塞五香腸。
冰心:大壇子裡裝大塊噴香的裹滿“紅糟”的糟肉
冰心在《童年的春節》中寫道,過年的前幾天,最忙的是母親了。她忙著打點我們過年穿的新衣鞋帽,還有一家大小半個月吃的肉,因為那裡的習慣,從正月初一到十五是不宰豬賣肉的。我看見母親系起圍裙、挽上袖子,往大壇子裡裝上大塊大塊的噴香的裹滿“紅糟”的糟肉,還有用醬油、白糖和各種香料煮的鹵肉,還蒸上好幾籠屜的紅糖年糕。當母親做這些事的時候,旁邊站著的不隻有我們幾個饞孩子,還有在旁邊幫忙的廚師傅和余媽。
![]() | ![]() |
(責編:王鶴瑾、李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