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筆下的年味:莫言兒時為吃帶錢餃子 差點兒丟小命【6】
2016年01月18日10:14 | 來源:人民網-文化頻道

【西北篇】
陝西的年味

五香圓餅(資料圖)
陳忠實:第一鍋五香圓餅獻灶神爺時早已饞得控制不住
陳忠實在《過年:家鄉圓夢的炮聲》中寫道,家鄉灞河臘月初五吃“五豆”,整個村子家家戶戶都吃用紅豆綠豆黃豆黑豆豌豆和包谷或小米熬燒的稀飯。
臘月初八吃“臘八”,在用大米熬燒的稀飯裡煮上手擀的一指寬的面條,名曰“臘八面”,不僅一家大小吃得熱氣騰騰,而且要給果樹吃。我便端著半碗臘八面,先給屋院過道裡的柿子樹吃,即用筷子把面條挑起來挂到樹枝上,口裡誦唱著“柿樹柿樹吃臘八,明年結得疙瘩瘩”。隨之下了門前的塄坎到果園裡,給每一棵沙果樹、桃樹和木瓜樹的樹枝上都挂上面條,反復誦唱那兩句歌謠。
到臘月二十三晚上,是祭灶神爺的日子,民間傳說這天晚上灶神爺要回天上匯報人間溫飽,家家都烙制一種五香味的小圓餅子,給灶神爺帶上走漫漫的上天之路作干糧,巴結他“上天言好事,入地降吉祥”。當晚,第一鍋烙出的五香圓餅先獻到灶神爺的挂像前,我早已饞得控制不住了,便抓起剩下的圓餅咬起來,整個冬天都吃著包谷面饃,這種純白面烙的五香圓餅甭提有多香了。
到春節前的三兩天,家家開始蒸包子和饃,按當地風俗,正月十五之前是不能再蒸饃的,年前這幾天要蒸夠一家人半個多月所吃的饃和包子,還有走親戚要送出去的禮包。包子一般分三種,有肉作餡的肉包和用剁碎的蔬菜作餡的菜包,還有用紅小豆作餡的豆包。新年臨近的三兩天裡,村子從早到晚都彌漫著一種誘人的饃的香味兒,自然是從這家那家剛剛揭開鍋蓋的蒸熟的包子和饃散發出來的。小孩子把白生生的包子拿到村巷裡來吃,往往還要比一比誰家的包子白誰家的包子黑,無論包子黑一成或白一成,都是歡樂的。我在母親揭開鍋蓋端出第一屜熱氣蒸騰的包子時,根本顧不上品評包子成色的黑白,搶了一個,燙得兩手倒換著跑出灶房,站到院子裡就狼吞虎咽起來,過年真好!天天過年最好。
【中南篇】
河南的年味

過年的禮肉(資料圖)
閻連科:走親戚的禮肉,一條條挂在半空
閻連科在《過年的母親》中寫道:每遇了過年,就念著回家。急慌慌寫一封家信,告母親說,我要回家過年,仿佛超常的喜事。母親這時候,便拿著那信,去找人念了,回來路上,逢人就說,連科要回來過年了,仿佛超常的喜事。接著,過年的計劃全都變了,肉要多割些,饃要多蒸些,扁食的餡兒要多剁些。
初一這天,母親依舊很忙,出出進進,不斷把我帶回的東西送給鄰舍,回來時又不斷用衣襟包一兜鄰舍的東西,如花生、核桃、柿餅。趁母親不在時,我看了母親的過年准備,比任何一年都顯豐盛,饃滿著了兩箱,油貨堆了五盆,走親戚的禮肉,一條條挂在半空……
(本文參考:羊城晚報 北京青年報 解放日報 西安晚報 今晚報)
![]() |
(責編:王鶴瑾、李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