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文化>>本網原創

當世界睡眠日遇上世界詩歌日 在經典文學中邂逅一場夢【2】

2017年03月21日14:15 | 來源:人民網-文化頻道
小字號

說起“夢”,古代詩人從未吝嗇過他們手中的筆。南唐后主李煜憂傷 “夢裡不知身是客”﹔蘇軾被“梧桐葉上三更雨”打亂夢境﹔陸游在夢中找尋“鐵馬冰河入夢來”﹔李白在夢中 “一夜飛度鏡湖月”……

思鄉之夢

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

——南唐·李煜《浪淘沙·帘外雨潺潺》

南唐后主李煜對故土的情感綿綿不絕。詞中追憶夢中情事,睡夢裡好象忘記自己身為俘虜,似乎還在故國華美的宮殿裡,貪戀著片刻的歡娛。夢境與現實作了鮮明的對照。雖然夢很美好,但夢總歸是夢,做夢總有醒來的時候,當夢境消失,他回到現實生活中來的時候,他感到加倍的酸楚與痛苦,悵恨無窮。

家國之夢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宋·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二首》其二

 

深更半夜躺在床上聽著風雨交加的聲音,千軍萬馬跨越冰河的北征景象闖進夢境來。這一夜風雨大作,陸游“僵臥孤村”,還念念不忘“為國戍輪台”。此時,急風吹雨的聲響不斷傳入耳中,陸游邊聽邊思,朦朧入睡。他的報國壯志隻能在夢境中實現,使人感到余味悲涼。

相聚之夢

夢中相聚笑,覺見半床月。

——唐·李賀《秋涼詩寄正字十二兄》

這是一個“痛並快樂著”的夢。詩人李賀在睡夢中與十二兄相聚,笑語不斷。夢醒后隻看見半床月色。他從夢中兄弟相聚的歡樂,寫到夢后不見兄長的惆悵,魂牽夢縈的手足深情躍然紙上。

游仙之夢

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

——唐·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

《夢游天姥吟留別》是李白離開長安后第二年寫的,是一首記夢詩。詩寫夢游仙府名山,著意奇特,構思精密,意境雄偉。感慨深沉激烈,變化惝恍莫測於虛無飄渺的描述中,寄寓著生活現實。

思親之夢

梧桐葉上三更雨,驚破夢魂無覓處。

——宋·蘇軾《木蘭花令·梧桐葉上三更雨》

梧桐葉上滴落著三更的雨,驚跑了好夢沒處找尋。蘇軾與胞弟子由感情深篤,離別后經常思念。這一夜,蘇軾在夢中與親人重逢,並且一同“在江亭醉歌舞”,十分愜意。可是好夢不長,現實中的他,依然與親人天各一方。他懷著無限惆悵想再找夢境,已經“無覓處”了。

庄周夢蝶

庄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唐·李商隱《錦瑟》

這句詩典出《庄子·齊物論》。

庄生夢蝶,是戰國時期道家學派主要代表人物庄子所提出的一個的哲學命題。

昔者庄周夢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蝴蝶與,蝴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蝴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庄子·齊物論》)

庄子夢中幻化為栩栩如生的蝴蝶,忘記了自己原來是人,醒來后才發覺自己仍然是庄子。究竟是庄子夢中變為蝴蝶,還是蝴蝶夢中變為庄子,實在難以分辨。在其中,庄子運用浪漫的想象力和美妙的文筆,通過對夢中變化為蝴蝶和夢醒后蝴蝶復化為己的事件的描述與探討,提出了人不可能確切的區分真實與虛幻和生死物化的觀點。

黃粱一夢

黃粱一夢出自唐沈既濟《枕中記》,盧生在邯鄲旅店住宿,盧生入睡后做了一場享盡一生榮華富貴的好夢。醒來的時候小米飯還沒有熟,因而大徹大悟,三生浮屠。

(責編:湯詩瑤、黃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雲游大家故居:李白故居
  • 《燕雲台》主演談如何解鎖歷史人物
  • 王千源:別丟掉,對表演的熱愛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