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黃易:武俠界再別一位大師 人間再無項少龍

【文藝星青年按】武俠界再別一位大師!
在武俠小說圈裡,廣為流傳著這樣一句話——金古梁溫黃,武俠萬年長。繼古龍,梁羽生辭世后,香港知名武俠小說家黃易於4月5日因中風病逝,享年65歲。在金古梁溫前人的武俠傳統基礎上,黃易開創了“穿越”的武俠題材新模式,大大拓展了武俠的可能性。除此之外,還憑借《破碎虛空》,引領了現代玄幻小說之流。其中,《尋秦記》和《大唐雙龍傳》因由香港TVB翻拍成電視劇而為廣大觀眾熟悉和喜愛,成為了無數80后、90后的“集體回憶”。
寫作生涯的起點:成功開創玄幻武俠小說一派
黃易原名黃祖強,因為喜歡玄學及《易經》中的“日月為易”的概念,所以將筆名定為“黃易”。
黃易的少年時代和別的少年並沒有太大區別。如果真要說區別的話,就是他幸運地住在山明水秀的香港新界區,讓他從小和大自然結下了不解之緣﹔而另一個區別,就是他有一個“武俠迷”外公。黃易的外公經常租武俠小說看,而黃易順帶也讀遍了這些小說。
金庸和司馬翎一直是黃易最尊敬的兩位武俠大師,司馬翎影響著他的寫作風格,金庸則“逼”他進了玄幻武俠。“我第一部武俠小說的稿子投出去之后,被壓了許久也無人理會,后來老板李國威一見面便單刀直入對我說:‘現在武俠小說除金庸、古龍外,便沒有市場空間。你要麼不寫,要麼就寫科幻小說吧。’”於是,黃易則每晚下班后挑燈夜戰,以一星期的時間完成第一部科幻作品《月魔》。
從探討武學與天道的第一部異俠小說作品《破碎虛空》,黃易便沉醉於武俠創作的天地中。其后以明初的紛亂江湖為背景的《覆雨翻雲》,巧妙的將時代政治、陰陽學說及哲學融合在了一起,不但是奠定其重要地位之長篇巨著,更構織出一個動人獨特的武俠世界,風靡了無數武俠讀者。
據他自己回憶:“我就開始寫了幾本科幻小說,賣得挺好,起碼不會賠本,而且有點錢賺。”當時倪匡的科幻小說大行其道,黃易決定把科幻和武俠結合,結果大受讀者歡迎,成功開創了玄幻武俠小說一派,在90年代席卷港、台兩地。
在玄幻武俠小說風靡網絡的今天,不少網絡作家是通過模仿黃易起步的,在寫作上深受他的影響。
![]() |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