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2017文化熱點:"良心"影視劇多了 文化遺產"活"起來 【3】

關鍵詞:影視精品
“良心制作”國產影視火爆
回望2017年國內影視市場,一批文化精品力作引起強烈反響。暑期檔的《戰狼Ⅱ》票房超過56億元,刷新了中國電影票房的紀錄﹔國慶檔《羞羞的鐵拳》創國產喜劇票房新高﹔紀錄片《二十二》登上銀幕,收獲良好口碑。
電視劇中涌現出了《白鹿原》《雞毛飛上天》等多部口碑極佳的作品,劇組的“良心”創作、演員的精湛表演,讓近年來習慣了看“摳圖”“替身”表演以及渣特效的觀眾大呼“洗眼睛”。
《白鹿原》:具有標志性意義的重要作品
改編自陳忠實同名小說的《白鹿原》不迎合熱點、不隨應潮流,打磨多年最大程度地靠近原著。張嘉譯、何冰、秦海璐等老戲骨扮演的“原一代”貫穿全劇,分分鐘炸裂的演技看得觀眾欲罷不能。雖然叫好卻不叫座,收視率遠遠不敵同期的《歡樂頌2》,但劇版《白鹿原》無疑是今年最優秀的電視劇之一。
有學者評價,這部作品具有鮮明中國氣派、文化自信和藝術良知,或將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散發出經典的魅力,成為中國電視劇藝術發展史中一部具有標志性意義的重要作品,也成為電視劇改編文學經典的又一個典型案例。
《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贊美與爭議齊飛
於6月22日開播的歷史人物古裝劇《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從曹魏的全新視角切入,抒寫了魏國大軍師司馬懿跌宕起伏的傳奇人生。該劇整體節奏快,人物刻畫明晰有力,主演演技出彩,台詞頗具古韻,服道化也極具歷史感,尤其是吳秀波等一眾演員的精湛表演獲大量網友點贊。盡管《軍師聯盟》贏得了高口碑,圍繞該劇的爭議卻不絕於耳。“有明顯的歷史常識錯誤”、 “人物塑造臉譜化”等問題,成為了觀眾爭議的焦點。
《白夜追凶》:口碑國產網劇首次走出國門
今年的“爆款”網劇《白夜追凶》,海外播放權被美國流媒體巨頭、世界最大的收費視頻網站網飛(Netflix)拿下,計劃在全球190多個國家和地區上線。雖然此前有《還珠格格》《甄嬛傳》等電視劇開啟“出海”模式。然而,國產網劇走出國門還是頭一回。相信看過該劇的觀眾對第一起分尸案件裡兄弟二人勇斗亡命歹徒的場景記憶猶新。主演潘粵明也憑借炸裂的演技再度翻紅,圈粉無數。
《戰狼II》:56億的票房奇跡
由吳京執導的《戰狼II》今年暑期檔一上映,便成了“爆款”,僅7月30日一天,就拿下3.597億,刷新了華語影史單日票房第一的紀錄。最終,它創下了56.79億的票房奇跡,贏得觀眾的認可與共鳴。《人民日報》如此評價這部“現象級”影片:這部電影的熱映如同中國軍人形象與國家實力在國際社會的一次“路演”。透過這場“路演”,中國向世界展示了中國軍人“一日為戰狼,終身為戰狼”的錚錚鐵骨。
《二十二》:中國首部票房過億元的紀錄片
2017年,講述幸存“慰安婦”生存狀態的紀錄片《二十二》,成為中國首部票房過億元的紀錄片。該片從一開始的冷清,到媒體、名人和網友共同呼吁下,排片和人氣一路走高。《二十二》上映后,“慰安婦”問題引起了各界關注,也讓抗日戰爭的歷史以一種新的方式呈現在觀眾面前。
![]() | ![]() |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