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2017文化熱點:"良心"影視劇多了 文化遺產"活"起來

【文藝星青年按】2017年,文化圈發生了許許多多或讓人耳目一新,或熱議追捧,或痛心嘆惋的事件。你對哪些事兒還記憶猶新?今天,文藝星青年從“名家逝世”“人文綜藝”“影視精品”“全民閱讀”“文化遺產”五個關鍵詞展開,帶你1分鐘快速回顧2017年文化熱點。
關鍵詞:名家逝世
名家相繼去世引追思
周有光去世:“半路出家”的“漢語拼音之父”
2017年1月14日,我國著名語言學家周有光去世,享年112歲。周有光生於1906年,早年專攻經濟,近50歲時“半路出家”,參與設計漢語拼音方案,被譽為“漢語拼音之父”。他一生經過了晚清、北洋、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四個時代,有人戲稱他是“四朝元老”,更有人將他看做百年中國從傳統過渡到現代的一個縮影。
馮其庸去世:“紅學”之外還是“雜家”
1月22日,我國著名學者、紅學家馮其庸在京去世。馮其庸不僅是著名的紅學家,以《紅樓夢》研究著稱於世,此外,他還涉獵歷史、國學、文學藝術、考古、文物鑒定收藏等諸多領域。紅學以外的他,更是一位詩人、畫家、書法家、攝影家、戲曲評論家。
黃易去世:武俠界再別大師 人間再無項少龍
在武俠小說圈裡,廣為流傳著這樣一句話——金古梁溫黃,武俠萬年長。繼古龍、梁羽生辭世后,香港知名武俠小說家黃易於4月5日因中風病逝,享年65歲。在“金古梁溫”前人的武俠傳統基礎上,黃易開創了“穿越”的武俠題材新模式。他的《尋秦記》和《大唐雙龍傳》因翻拍成電視劇而為廣大觀眾熟悉和喜愛,成為了無數80后、90后的“集體回憶”。
楊潔去世:最懂《西游記》的那個人走了
4月15日,86版電視劇《西游記》總導演、制片人楊潔去世,享年88歲。作為中國電視劇第一代導演及中國第一代女電視藝術家,楊潔當年力排眾議,用6年時間突破萬難,拍攝完成一代經典《西游記》。這僅有25集的電視連續劇影響力深厚長遠,“霸屏”了30年之久,可謂歷久彌新。
余光中去世:詩人雖遠行,鄉愁永流傳
12月14日,台灣著名詩人、《鄉愁》作者余光中先生在台灣高雄辭世,享年90歲。余光中一生從事詩歌、散文、評論、翻譯,自稱為自己寫作的“四度空間”。提起台灣詩人余光中,人們最先想起的往往是這首《鄉愁》,並因此給他冠上了“鄉愁詩人”的稱號。
![]() |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