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節日·中秋】
9月18日晚,揚州古運河畔1912街區分外熱鬧,揚州市廣陵區東關街道舉行“徐凝中秋賞月節”,開展以“古城邀明月,平安進萬家”為主題的消防安全全民宣教活動,同時還舉行了中秋祭月拜月賞月活動,用庄重的儀式表達古城揚州百姓對“月團圓,人團圓”的美好祝福。
“良辰美景中秋月,皎皎銀霜照東關。又是一年團圓日,平安萬家歲歲年。”隨著主持人的開場白,“徐凝中秋賞月節”拉開帷幕。此時,一輪明月沖破雲層,帶給現場市民驚喜。
首先舉行的祭月拜月儀式讓人印象深刻。3位主祭帶領一群小朋友,身著漢服,和台下市民一起,在琴瑟交鳴中,祭月、焚香、祭酒、誦讀拜月祭文、月神祭拜,一個個儀式分外庄重,寄托了揚州人從古至今對和平、安康、吉祥的向往和追求。
祭月完畢,鑼鼓、歌舞、清曲、評話、說唱等蘊含平安、吉祥、喜慶內容的精彩節目一一上場,贏得現場觀眾的一片叫好聲。揚州評話《中國好人徐茂舜》、中國舞《墨色丹青》、合唱團的《希望的田野》、廣場舞《逛雙東》、清曲表演《我們的網格長》等,雅俗共賞,各有千秋。演出間隙,廣陵區消防支隊還帶來家庭消防實用知識展示,觀眾認真觀摩,消防支隊還用音詩畫表演的形式,讓大家熟悉消防、重視消防,真正做到入腦入心。
家住東關街道的退休教師李阿婆告訴記者,揚州是有名的“月亮城”,作為揚州人,很為家鄉感到自豪。“徐凝中秋賞月節”舉辦了五屆,自己年年都來,感覺變化很大,活動形式一年比一年豐富,活動內容一年比一年精彩,而不變的是拜月儀式這些古老的傳統,年年都會按照嚴格的規范來做。在她的倡導下,全家人包括小孫子都一起來觀看今年的中秋賞月節。李阿婆的另一個深刻感受是,身邊的街坊鄰居和自己一樣,生活條件好了,對包括文化在內的高品質生活要求更高了,社區、街道能及時抓住這個需求,給市民們送上“文化大餐”,大家的幸福感一年比一年強。
“揚州是著名的‘月亮城’,舉辦與中秋相關的拜月賞月活動,更能彰顯揚州傳統文化的意義,提升揚州城市的文化品位,滿足老百姓日益增長的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揚州市文明辦負責人說。
2014年,拜月儀式被列入揚州市級非遺。據拜月儀式傳承人夏梅珍介紹,“中秋拜月”是揚州的一項傳統民間風俗儀式。早在唐代,揚州以其深厚的文化氛圍,吸引了眾多文人騷客流連於此,留下了諸多頌月的詩篇。如徐凝的“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杜牧的“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等。而清代黃鼎銘的“揚州好,暮景是中秋”,儀征厲惕齋的“十五日中秋,晚間祀月,香肆買月公紙,范為牌位,供之案上”,說明了揚州“中秋拜月”的歷史流傳。
不僅有詩、文、聯、書,“月亮”還融入揚州的建筑、地名和店名之中。比如廣陵路上的“二分明月樓”、何園的“月亮門”、冶春園內的“問月山房”樓、瘦西湖小金山的“月觀”等。
汪曾祺的散文《晚飯花》中記錄了一戶夏姓人家中秋拜月賞月的情景。童年時,揚州平常人家年年拜月,老人說“在家不拜月,出門遭雨雪”。每年中秋夜,每家會在門口或庭院內擺一張桌子作供桌,放上月餅、團圓(籽麻糖)餅、子孫餅、蓮藕、菱角和一碗涼開水,再點一支香,除父親外,大人、孩子都參與拜月儀式,大家分別對著月公三鞠躬,儀式結束后,全家人分吃供果。
如今,拜月儀式從揚州的百姓家中走出來,形成了全民性的文化活動。廣陵區東關街道負責人介紹,“徐凝中秋賞月節”為一年一度的品牌文化節,已連續舉辦五年,每年中秋佳節,東關居民們齊聚在古運河畔南河下的最美賞月點,用拜月儀式和文藝表演等,寄托祝福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今后,這項活動將成為更加受老百姓歡迎的揚州最美民俗品牌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