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文化

致敬改革開放四十年,文化大家講述親歷——

見証人·第十五期︱尚長榮:不負時代,無愧梨園【2】

黃維、韋衍行
2018年11月16日07:47 | 來源:人民網-文化頻道
小字號

“每一次演出都要當成是頭一回”

記者:在《曹操與楊修》問世30年后,您的學生又帶來了傳承版《曹操與楊修》。為什麼決定讓青年演員接棒《曹操與楊修》?兩個版本又有何不同?

尚長榮:這出戲我一直演到70歲,由於年紀越來越大,《曹操與楊修》又是唱、念、做、打都很吃重的一出戲,兩個半小時下來實在是有些力不從心,我又不願意把不理想的藝術形象帶給觀眾。所以我內心非常糾結,這出戲難道就不演了嗎?

2014年,我做了一個讓大家匪夷所思的決定——啟用38歲以下青年演員排演《曹操與楊修》。復排《曹操與楊修》非一日之功,要打好基礎方能建起高樓。青年演員們用了近一年時間學習,從歷史背景到人物分析,從劇本解讀到角色塑造,做了很多准備。進入排練場后,我一字一句地示范,幾位青年演員也非常刻苦,在唱腔、念白的處理以及人物的理解、塑造上都有很大進步。

傳承版的《曹操與楊修》在2015年5月與票友們正式見面,整出戲大的框架沒有動,我們做的只是不斷地將其打磨得更為精致、更為精彩。“生戲要熟演,熟戲要生演”是我們梨園的一句老話,演出不能越演越“油”,一出戲無論演多少次,演員都要保持第一次演出時候的那股激情,才能保証在舞台上演出的劇目久演不衰。

尚長榮與年輕演員們一起排練(資料圖)

記者:這對於演員來說是很高的要求,既要“熟演”,更要“生演”。在《曹操與楊修》問世的這三十年中,是怎樣的精神讓您一直保持著在舞台上對自己的高要求?

尚長榮:每一次演出,無論是多麼熟悉的劇目,演員都應該當成自己是頭一回演,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有人覺得這很難做到,但隻要你有追求,隻要你肯去做,就一定能做到。

其實無論是演出還是創作,都要有這種追求、這種精神。改革開放之后,我們創作條件好了,資金已經不再是問題,但優秀的作品不是靠金錢堆砌出來的,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說過,“文藝不能當市場的奴隸,不要沾滿了銅臭氣”,苦排、拼搏、求索的精神不能丟,社會責任感、社會擔當不能忘。三十年前我們在創排《曹操與楊修》時,兩袖清風,有的就是追求向上的積極態度,一種責任感、一種使命感。

記者:《曹操與楊修》給我們留下了苦排、拼搏、求索的精神,不但要把經典作品傳承下去,更要將這種精神繼續發揚。

尚長榮:因為當年這股精神永遠激勵著我們、鞭策著我們,所以我們沒有包袱,更不會驕傲自滿。我感覺戲曲的前景前途無量,是光明的,隻要我們認真去做。

這種精神其實也是一種責任感。以前我沒有教過戲,只是在舞台上把戲演好而已。現在隨著年齡增長,越來越感覺到將經典作品傳承下去更是一種擔當。正是由於體會到了這種精神和責任感,在復排《曹操與楊修》的時候,我們整個團隊都保持著昂揚向上的氛圍,我仔細教,青年演員們認真學,最后給大家獻上了傳承版的《曹操與楊修》。

記者:可以說,“尚長榮三部曲”《曹操與楊修》《廉吏於成龍》《貞觀盛事》,鼓舞了一代又一代觀眾。

尚長榮:中國優秀的戲曲藝術都是勸人向善的,以前我們都是在聽書看戲中接受道德教化,也就是現在常說的“正能量”。老百姓愛看《廉吏於成龍》,這是一出相當感人的戲。我們每演一次,都會得到一次心靈的淨化,被主人公那顆正直的心所打動﹔在《貞觀盛事》裡,魏征對李世民說:“為官之法,一清廉,二謹慎,三勤苦。微臣身為諫議大夫,又是陛下的鐘愛之臣,怎敢不清慎自律,以身作則?”這句台詞隻要一出來,就能引起老百姓鼓掌叫好。所以,要通過我們在舞台上出神入化的表演,讓觀眾在欣賞好聽好看的劇目時,領悟我們的民族正氣。

“不要認為傳統藝術和年輕人之間有隔閡”

記者:今年是《曹操與楊修》與觀眾見面三十周年,您又對這出戲進行了創新——您主演的3D京劇電影《曹操與楊修》於8月31號在北京上映。為什麼會有將京劇搬上電影銀幕的念頭?

尚長榮:京劇在繼承上要避免僵化,3D全景聲電影就是時代發展的創新需要。我們戲曲是虛擬的、寫意的,而電影則與之相反,以寫實為主,二者看似對立,但如今在不斷打磨下,我們精彩的傳統京劇藝術和當代先進的電影技術得到了很好的結合。

這樣的“混搭”產生了與平常京劇舞台不同的藝術氛圍和藝術效果,也獲得了很好的反響,受到了許多年輕人的熱愛。有位網友說,自己陪同爺爺奶奶去看,結果他在看的時候比爺爺奶奶看得還認真。電影在一些網站上得到了很高的評分,這更增強了我們將優秀的戲曲劇目繼續創新的信心。我們希望通過電影讓更多的年輕人、也讓世界各地的朋友們認識京劇、喜愛京劇。

3D京劇電影《曹操與楊修》劇照

記者:這次嘗試非常成功,給我們傳承傳統藝術帶來了嶄新的思路。您認為我們該如何在保持傳統藝術自身風格、個性和美學的前提下,將其深厚的文化底蘊與時代元素相結合,創作出更受當代觀眾喜愛的作品?

尚長榮:首先要加強文化自信。沒有文化自信、不認可中華傳統文化藝術,談何發展與創新。以京劇為例,有了文化自信,我們就能更深層次地挖掘京劇的文化內涵,並在保持其自身藝術個性的基礎上,對其他劇種的優勢進行適當借鑒和汲取。可以說,文化自信讓我們在傳承與創新時有了主心骨。

在創作過程中我們要扎根人民,要站在觀眾的立場上思考他們想看什麼樣的戲,想看什麼樣的傳統劇目。演傳統劇目不是“復古”,我們是藝術家,不是考古學家,我們是要用好聽、好看、感人的戲劇藝術形式給人們一種美的享受,把傳統劇目演精、演活、演出彩。縱觀京劇的發展史,就是一段去粗存精的發展史,要不斷順應時代、順應觀眾的審美需求。

此外,不要認為傳統藝術和年輕人之間有隔閡,時下流行的元素很多,我個人從來不拒絕這些流行元素,適當地將一些現代元素吸收進來以激活京劇藝術,才能吸引當下青年,才能將京劇藝術真正融入這個時代。本著這樣的念頭,我們拍了3D京劇電影《曹操與楊修》,希望通過年輕人喜歡的方式,借助新技術,吸引更多觀眾去感受京劇的傳統藝術深層次的魅力。

尚長榮題寫寄語:做有靈魂、有血性、有本事、有品德的中國戲曲人

記者:從《曹操與楊修》到《廉吏於成龍》,再到《貞觀盛事》,您的三部曲可以說是京劇藝術發展的一個高峰。改革開放40年,您如何評價當下京劇的發展現狀?

尚長榮:我認為當下京劇發展的形勢一片大好,特別是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講話之后。面對這樣的大好形勢,我們要更加努力,“擼起袖子加油干”。

但在京劇的發展過程中我們要克服浮躁,提倡務實。我們不能流於表面,不能隻顧外在,要不忘初心,回到京劇的根子上來——京劇的根就是戲,要潛下心來創作、編導、演出,保有求索的精神。比如《曹操與楊修》,盡管已經過去了三十年,但我們還要繼續將其打磨,不斷地聽取意見、改進不足,才能使它成為京劇歷史上經久不衰的佳作。

 

延伸閱讀:

記者手記︱與尚長榮談藝說戲

 

“致敬改革開放40年 文化大家講述親歷”往期回顧:

第一期︱98歲電影表演藝術家於藍:紅心塑造英雄 真情培育兒童

第二期︱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改革開放四十年,奮斗著,幸福著

第三期︱著名歌唱家才旦卓瑪:扎根西藏五十年,一生愛唱這支歌

第四期︱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姜昆:以歡笑的形式記錄時代

第五期︱著名評書表演藝術家劉蘭芳:一人一桌一折扇,萬語千言四十年

第六期︱著名作家莫言:在世界文學中融入中國故事

第七期︱著名電影表演藝術家牛犇:角色雖小,戲比天大

第八期︱著名作家馮驥才:人在書齋裡 心在大地上

第九期︱著名油畫家靳尚誼:七十載耕耘不斷 一輩子畫筆不停

第十期︱李谷一:春晚常青樹 歌聲飄過40年

第十一期︱王曉棠:藝無止境 謙者為勝

第十二期︱陳愛蓮:時代的紅舞鞋永不停歇

第十三期︱李舸:記錄時代前進的光影

第十四期︱李雪健:珍惜“演員”的名號

(責編:韋衍行、湯詩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雲游大家故居:李白故居
  • 《燕雲台》主演談如何解鎖歷史人物
  • 王千源:別丟掉,對表演的熱愛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