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寒冬”中“修煉內功”——體育產業復工復產見聞
新華社北京3月5日電 隨著疫情防控形勢的發展,各地體育產業紛紛復工復產。面對疫情帶來的挑戰與機遇,體育產業從業者苦練內功、迎難而上,也或將迎來行業的新契機。
一手抓防疫一手抓復工保障賽事籌辦
北京一場瑞雪過后,延慶小海陀山再現“海陀戴雪”盛景。這裡的延慶冬奧村一、二組團正如火如荼地進行著室內外隔牆施工作業。北京住總集團延慶冬奧村項目經理譚小龍介紹,目前工地各項防疫措施落實到位,已有400多名工人現場作業。
突如其來的疫情讓包括第十四屆全國冬運會在內的賽事推遲或暫停舉辦。但眼下,多項賽事的籌辦工作正在防疫措施到位的情況下緊鑼密鼓地開展,也預示著漫長的冬天終將過去。
目前北京市冬奧工程項目參建單位全部按照北京市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要求,與屬地政府及衛生防疫部門建立聯合工作機制。北京冬奧會北京賽區、延慶賽區在建施工項目25項中已有24項工程有序復工。
2月24日,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2020年世界轉播商大會在馬德裡舉行。北京冬奧組委在北京設立分會場視頻參會,表示將做到疫情防控和冬奧籌辦兩手抓、兩不誤。會上,北京市副市長、北京冬奧組委執行副主席張建東說,今年,競賽場館將全部完工,還將組建場館運行團隊,為舉辦測試賽做好准備。
在南國三亞,距離2020年第六屆亞洲沙灘運動會開幕僅剩200多天,數千名工人組成的“復工者聯盟”正抓緊各硬件設施的施工。在古都西安,“全封閉、零流動”的“戰疫”施工要求,保障了第十四屆全國運動會場館西安奧體中心及周邊22項配套項目的如期復工。在西子湖畔,2022年杭州亞運會40個在建場館設施已有34個項目復工,工人進場施工前無不需要戴口罩、量體溫、出示健康碼,杭州奧體中心體育館、游泳館項目要求每天不少於三次消毒、員工宿舍每周不少於三次消毒……
“各國都應攜起手來,我相信疫情最終將會結束。”在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2020年世界轉播商大會上,國際奧委會副主席、北京冬奧會協調委員會主席小薩馬蘭奇說。
體育企業於挑戰中尋找機遇
目前,各地政府出台多項扶持措施,支持體育企業復工復產﹔相關企業也積極“修煉內功”,尋找行業新突破口。
近日,上海市體育局發布了《關於全力支持本市體育企業抗疫情穩發展通知》,提出了減免房屋租金、給予賽事企業補貼等12項措施。“這讓我們民營體育企業在這個‘寒冬’裡感到溫暖,也讓我有底氣向員工表態,不會在最困難的時候拋棄任何一位員工。”上海洛克籃球公園董事長戴富祺說。
遼寧則出台相關政策促進冰雪產業恢復。在遼寧將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應急響應級別下調至三級后,遼寧弓長嶺滑雪場恢復營業。董事長崔明偉說,人流量和預計的差不多,“相信通過政府的扶持我們一定能渡過難關。”
而山西九龍國際滑雪場則正在對雪場進行擴建。“主要是看好今后滑雪行業的前景,大眾滑雪的需求在逐年上升。”董事長常玉林說,疫情發生前,雪場接待游客數量比往年同期增加了一倍多。
此外,西部各省區的體育休閑產業也在逐步恢復。貴州關嶺縣永寧冰雪小鎮景區室內滑雪場已恢復營業。藏歷新年后,西藏聖山登山探險服務有限公司的登山向導在拉薩恢復訓練。登山管理部門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的喜馬拉雅春季登山季,中國籍登山者的攀登預計不會受到影響。
“疫情的沖擊會使對健康、衛生、安全的訴求迅速上升,生態、健康體育旅游將成為體育旅游的價值追求。”上海體育學院經濟管理學院院長、教授李海認為,疫情過后,健身休閑產業會觸底反彈,快速復蘇。
疫情為體育制造業也帶來了挑戰與機遇。原計劃在武漢舉行的2020年東京奧運會亞洲大洋洲拳擊項目資格賽緊急將比賽地點改為約旦首都安曼。作為賽事服務商,全球最大的體育器材供應商泰山體育因防疫安全等問題無法將器材轉運到約旦,公司便決定農歷大年初五提前復工,在嚴格的防疫措施下,連續奮戰10個晝夜重新生產出一批器材並裝車運出,確保了賽事的如期舉行。
家庭健身需求的增長則為一些企業帶來了商機。寧波天鵝體育用品制造有限公司本以生產旱冰鞋為主。疫情期間,公司調整策略賣起了居家鍛煉常用的跳繩,已賣出100萬根,不僅庫存清空,新生產的產品也供不應求。
“一些體育用品企業機械化程度高,完全可以做到人與人隔離,不形成直接接觸。”體育學者、溫州大學教授易劍東認為,疫情對體育制造業的影響短期內可以恢復,並提醒復工時應注意控制人員密度,做好消殺和防護。
線上復工助體育產業寒冬中“保溫”
與實體經濟從業者相比,有一批體育人或許復工更早。疫情期間,線上培訓成了不少體育培訓從業者保持行業熱度的方式。
因為疫情,在北京開了四家少兒體能訓練館的李寧感覺迎來了巨大的挑戰,但他在線上制作的訓練視頻點擊量卻一直看漲,其中有一個“提升孩子專注力、下肢爆發力和身體控制能力”的視頻點擊量達到5000多萬,點贊量54萬多。目前,上百個線下學員已加入了線上課程。“我們對課時費進行了優惠,比如線下是1節課算一課時,線上則是2節課一課時。”李寧說。
對此,李海認為,疫情會催生體育健身產業的新發展趨勢,加速健身休閑產業互聯網基因的植入便是其中之一,“實現健身休閑產業的多元化經營,在滿足人們多樣化需求的同時,亦增強產業自身抵御風險的能力。”
疫情期間大多數網絡健身教學還停留在免費階段,更多從業者將其看作培訓者打磨專業、增長新媒體技能的轉型期,以及健身消費習慣和人群的培養期。
“我們疫情期間的主要工作並不是銷售。”運動博主、MAI THEORY線上課程創始人麥程思說,疫情期間他們以拍攝視頻、打磨內容為主,讓用戶保持對領域的關注,“這是一個‘養客戶’的階段。”
而此前從未接觸過線上培訓的黑格力斯健身運動培訓師鄧宴琳則坦承,面對鏡頭和面對學員是完全不同的感受。如果想要長期維持線上培訓模式,除了需要健身方面的絕對專業,也需要了解自媒體的操作與運營規律。
多名業內人士認為,體育培訓行業或將在疫情后迎來爆發期。“我們看見大家對於健康越來越重視了,也有越來越高的呼聲希望有各種能夠在家運動起來的方式。”北京卡路裡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新艷說,一些初轉線上的訓練師苦於找不到流量集中的健身專業直播平台,keep便在疫情期間做了線上聚合直播,將各訓練師的直播聚合成一張“大課表”。
“作為健身行業從業者,我們還是希望做點事情給大家一些幫助。”山東健身教練范棟泉說,他從大年初四開始隔一天做一場90分鐘的免費直播。他希望,疫情結束后,每個人都能選擇開始練習一項自己喜歡的運動,並且能夠保持每周一到三次的運動頻率,增強體質與抵抗力。(執筆記者:王沁鷗 參與記者:姬燁、林德韌、韋驊、羅鑫、張驍、吳書光、夏亮、朱翃、姚友明、李華、張逸飛、劉揚濤、劉博、蔣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