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频道读书频道文化名人库文化新知副刊精粹

蓝天野:读书全凭兴趣 最爱看《红楼梦》

     他是《封神榜》中仙风道骨的姜子牙,他是《渴望》中温文尔雅的老父亲,他是《茶馆》中的秦仲义,他是《蔡文姬》中的董祀,他是《王昭君》中的呼韩邪单于…… 他爱好画画,热衷表演,在84岁那年,重返人艺在戏剧舞台挑大梁——他就是演员蓝天野。
  近日,蓝天野等6位话剧、京剧等领域的老艺术家获中国戏剧终身成就奖,此前,人民网文化频道来到老戏骨蓝天野家中进行探访,听他谈话剧、评弟子、聊读书、话养生。
【王蒙八十大寿话人生】【于蓝:要拍出和拳头一样硬的儿童电影】

  •  
  •  
  •  
  •  
《甲子园》写的是人间真情
“这部戏不仅写了人间真情,还写了矛盾,比如物欲、贪婪。不同的世界观,不同人的感情碰撞,我觉得何冀平为我们写了一个富有人间真情的戏。”
接演后第一时间体验生活
“我们建组后,就马上去体验生活,这是北京人艺的一个传统习惯。我找到一个建筑设计院,然后跟他们聊,因为戏里有谈到房子的历史。”
演“黄仿吾”:生活经历上感触最深
“比如,戏里1945年,我这个家是中共地下党的联络站,而现实中在1945年,我自己的家恰恰也是中共地下党的联络站。”
阔别舞台20载为何要演“冯乐山”
“我这一生当中在舞台上还没演过反面人物,没演过坏人。我说换个思路,也许更能激发他的创造欲望,创造上的新鲜感。”
人艺81班学员已成长为骨干力量
“宋丹丹这一班(81班)是我做表演教学,按照我的说法,他们能够具有独立创造人物的这种主动的能力,而且他们的成就也都摆在那。”
不会演戏的演员演戏,会演戏的演员演人
“每个演员在每个阶段想要探索的东西不一样,所面临的问题,需要解决的问题也不一样。有这么一句话:不会演戏的演员演戏,会演戏的演员演人。”
最后教的学生宋丹丹、梁冠华、王姬
“当时也是大量的体验生活,回来做大量的表演练习,从简单的练习到塑造角色。我最后一次教学就是八一班,班里有宋丹丹、梁冠华、王姬等。”
描红模子不是艺术,创造要有自己的见解
“我最关键的一个主张,就是大家独立创造,不要完全模仿我们表演人物的路子,凡是艺术创造,千万别模仿。”
中学时参加读书会办壁报
“上中学后,开始接触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的一些著作,包括鲁迅、茅盾、巴金等这一代作家的作品。当时我们还办壁报,写一些短的文章。”
一部硬着头皮也没有看完的书
“我在演剧队时,世界名著看不太懂,有些书是硬着头皮看才看完,但是有一部书我硬着头皮都没有看完,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
自言读书没有章法 全凭兴趣
“我读书没有什么章法,最近对什么感兴趣就看哪一类的书。比如小时候喜欢玩蛐蛐,就看《促织经》(促织,蛐蛐的学名)。”
推荐网友读《雪虎》:感情很浓的一本书
“实际上应该翻译为《雪白的虎牙》,作者是杰克·伦敦,是一只狼狗(狼和狗交配而成)的故事,特别生动。”
“人不要讲养生”
“北京人艺(我们)这一代人(以前)谁身体最差,百分之百认为是我,因为我睡眠特别不好,这也是我不想演戏的原因。”
顺其自然 别太计较
“一个人每天老琢磨自己身体,越琢磨越坏,别太在意,或者说顺其自然。我睡眠不好,晚上睡得很晚,早晨什么时候睡醒了什么时候起。”
工作量别超负荷
“工作量尽量别超负荷,比如我现在一天到晚,忙得不得了,我可能调剂一下,分开几天做,还应该有一点锻炼。”
应该有一点锻炼
“年轻的时候,因为我没有专门训练过打球,但是各种球我都打,就是为了锻炼,也为了增加自己身体的灵活性。”

走进天野老师温馨典雅的画室,扑面而来的是那浓郁的艺术气息,墙上挂满了书画,黄永玉作的版画和程十发画的《屈子橘颂图》尤为醒目。书柜里装满画册、艺术类书籍。书柜旁是友人为天野老师雕的铜像。桌案上布满了各种奇石古董。

年过八旬的天野老师,身体健康,思维敏捷,文静和蔼地向我们讲述了他关于话剧、关于读书的故事。

闲聊中,我们提起6月末曾到于蓝老师家里进行采访,天野老师一听便说“好啊,她可是个好人”。天野老师告诉我们,他和于蓝还是同学哩,原来,1954年12月至1956年9月,中央戏剧学院举行了一个表演干部训练班,由苏联专家库里涅夫授课,学员来自北京的主要话剧院团,人艺指派蓝天野等人参加培训。而于蓝也正好在那个班里学习。2011年,天野老师在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于蓝坐着轮椅到场祝贺…… [详细]

策划: 刘红、申宁 采访:黄维、王鹤瑾 摄像:魏青成 页面设计:哈嘉琪、邓艳刚 人民网文化频道出品